第53章 光年之缚,破局:行星引擎的极限改造(2 / 2)

……

时间如流水。

转眼间,二十年悄然过去。

在这二十年里。

地球上的一切都维持着正常的运转。

人类文明在这片广阔无垠的星空之中。

如同空气中一粒微不可见的尘埃。

孤独、渺小。

却又顽强地存在着。

由于所处区域远离任何恒星系。

这片“星系沙漠”甚至连陨石都极其罕见。

这为地球的漂泊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平静。

二十年间。

通过对海洛文明技术的深入研究。

人类对行星发动机和等离子引擎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

行星发动机被设计得更为庞大。

其核心聚变反应炉,能够爆发出远超以往的澎湃动力。

等离子引擎也经过针对性调整。

完美适应了地球,这颗行星级宇宙飞船的巨大体型。

而更进一步。

人类工程师们,将行星发动机与等离子引擎巧妙结合。

形成了全新的“行星双动力引擎装置”。

这套系统能够协同工作。

为地球提供前所未有的强大推力。

当然。

这种极致的动力输出并非没有代价。

人类“烧石头”——即消耗行星内部矿物作为燃料的速度,足足增加了十倍。

然而。

相比于文明在宇宙中获得的速度飞跃。

这点消耗显得微不足道。

通过“行星双动力引擎装置”的持续加速。

人类预计能够在五十年的时间内。

将地球的飞行速度提升至光速的十分之一。

随后。

地球将进行长达两百年的滑行。

最终。

再用五十年的时间进行减速。

以百分之一的光速。

平稳进入二十五光年外的目标恒星系统。

总计三百年。

当然。

如果在这期间,人类能够成功研发出曲速引擎技术。

这段旅程将大大缩短。

但希望渺茫。

人类文明的科技跃升。

是建立在直接吸收,海洛文明部分技术的基础上的。

这使得人类在某些尖端领域。

拥有了远超自身基础的科技成果。

然而。

这种“大跳步”式的发展。

也带来了严重的隐患——科技两极分化。

许多关键的过渡性科技知识和基础理论。

人类文明内部仍处于空白。

这导致了明显的科技断层现象。

使得现有技术体系,难以形成一套完整且可传承的理论。

因此。

在短时间内。

人类科技想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难度极大。

当前。

人类文明最迫切的任务。

是稳扎稳打。

通过深入消化海洛文明的技术。

逐步补齐自身缺失的基础理论知识。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