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2 / 2)
国公眉头微皱,又点了点头。承平见国公似有些不耐烦,将一本奏折拿了出来呈给国公:“还有些微拙计不知是否妥当,承平已整理成册,父亲今日也累了,待闲暇时可过目。”
国公接过奏折翻了翻,暗叹一声,笑道:“我儿用心了!这些年我儿远离故土呕心沥血,到了如今也该稍微松快松快了!京都诸臣工都极好相处,政务也被你理得条目清晰,倒也没什么难处,为父也应付得来。我儿与你母亲分离数年,温儿现也在平阳,不如趁此机会你和赵熹回平阳小住、歇息歇息,帮忙准备李氏迁居之事,等时机成熟咱们一家都搬来京都,阖家团圆。”
国公昨夜想了许久,要什么时候怎么同承平说,承平不肯他又要如何如何怎样怎样,他本想过几日再同承平谈,可看承平兴致勃勃规划京都各处,心里终究不忍,倒不如早些说出来叫他死心。
承平一愣,垂下头去,片刻笑道:“父亲安排自有深意,孩儿相信父亲!为着平乱熹儿早产后一直没能好好调理,孩儿也忧心得很,能休养一段时间好好陪他那真是再好不过!孩儿回去就收拾行李,和熹儿、淳儿尽快启程,多谢父亲体恤!”
国公叹道:“你是个好孩子,也是个聪明孩子,为父很是为你骄傲,希望你日后也不要让为父失望。回去的事也不必急,等你们回去后为父也想办法安排招胜和赵福回府,也好叫赵熹也见见父兄。”
承平连忙叩谢:“多谢父亲恩典,孩儿替熹儿谢过父亲!”
国公语重心长:“为人父母只愿孩儿平安康乐,希望你能体谅为父一片苦心!”
承平低声答:“孩儿明白,孩儿所做都是为了李家,孩儿愿听从父亲安排。”承平忽然想到什么,抬头道,“父亲,不如趁此机会将睿儿也带回平阳!”
“什么?”
“睿儿毕竟身份特殊,在京都怕有别有用心之人故作文章,不如带回平阳远离京都好好教养,对外就称胶州陈兵城外、京都朝夕不保、忧心大殿下安危。京都诸臣中陶希仁与先皇最为亲近,他对睿儿也最为在意,可为他在平州安排职务,同时叫他负责睿儿的教养,京都诸臣应该不会有异议。陶希仁乃儒家掌舵,学识人品都是极好,大哥和二哥的孩子与温儿睿儿年纪相差无几,大家一起在陶希仁处学习,相互进益,关系也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