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国内国外两开花,魏老师又赚外汇啦(1 / 2)
第359章国内国外两开,魏老师又赚外汇啦!
闵福德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听到魏明的翻译,大家都觉得这句话很有哲理,于是魏明又整了几段,比如“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其实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他跟闵福德一唱一和,配合的极好。
可没想到除了闵福德这种专业托儿,竟然还有自来托儿。
一个看上去跟闵福德年龄相仿的白人男子从人群中走了过来,他有些激动地用德语道:“他说的没错,鲁迅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我们应该了解他的作品,不过你刚刚有句翻译我觉得还需商榷……”
见魏明好像听不懂,他又用英文说了一遍,然后开始跟魏明论道。
这时魏琳琅冒出来对困惑的魏平安道:“他是柏林自由大学的汉学教授沃尔夫冈·顾彬。”
魏平安知道柏林自由大学属于东德,他问:“这不会是你找的托儿吧?”
魏琳琅:“我跟他不熟,他纯粹是出于对鲁迅的热爱,不过我是想过找他翻译你侄子的作品。”
魏明跟顾彬也不熟,这位未来的欧洲三大汉学名家现在还比较年轻,虽然他看不上以莫盐、余滑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文学,但非常崇拜鲁迅。
他曾把鲁迅的部分文章翻译成德文,90年代的德文版《鲁迅全集》也是他主导完成的,听到有人聊鲁迅就都忍不住蹦了出来。
随后魏红又搬了把椅子,魏明和顾彬教授用英语交流起了鲁迅文学。
两人都是鲁学行家,说的激情澎湃,让现场听众颇为心动,愈发确定鲁迅是中国文坛顶牛顶牛的存在。
几位德国出版人都有些动心,魏琳琅不为所动,她手上能动用的权限已经基本都用在魏明身上了。
而且《鲁迅全集》多达十六部,还有很多书信,翻译难度太大,可能几年十几年内都搞不定,全集翻译显然不如择其经典作品进行翻译。
后来还是顾彬看到了一个自己相熟的德国出版人,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两句,他当即决定跟中方签合同。
魏明有些困惑,问顾彬教授说的啥。
顾彬笑道:“我说鲁迅先生逝世于1936年。”
这话对出版人很有吸引力,因为这意味着1986年之后就不用给作者及其家属版税了,版权法只保护到作者终生及死后50年,之后就可以随便印发了。
不过美国最近改成了死后70年。
也就是说还能收五年的版税,五年时间德文版《鲁迅全集》翻译肯定是完不成的,所以相当于出版方将来能凭空省掉一大笔支出。
而顾彬成功劝说,大概也帮自己谋到了一张长期饭票,他的译者版税还能收到他死后50年呢。
在后面书架旁的个别中方代表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觉得小魏失策了,《鲁迅全集》没啥油水啊。
但魏明觉得能让鲁迅作品走向世界,这本身就是成绩,而且这个自己熟悉,就由鲁迅文集打头阵了。
除了德国出版人,还有一些国家对鲁迅作品产生了兴趣,他们还想再听听,再聊聊。
然而魏明把他们支给了负责具体业务的刘局,自己还得上新品呢。
“接下来的这本书厉害了,它是今年的新书,两个月前出版的时候曾在中国出版界和文化界引起地震!”魏明语言夸张地拿起一本书。
梅琳达念了出来:“《傅雷家书》?魏明老师,这位傅雷我不太熟悉,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魏明喝了口茶:“大家都知道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吧?”
“这谁能不知道。”
“我一个英国人都知道。”
“世界文坛巨匠!”
“那是我们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法国的列夫托尔斯泰!”
“你该不会是想说他是中国的巴尔扎克吧?”
大家哄堂大笑,气氛轻松而热烈,他们都等着魏明介绍。
“不不不,傅雷其实是我们中国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法译中领域的第一权威,是他让中国人认识了巴尔扎克,认识了罗曼罗兰,认识了伏尔泰,中国人能领略法国文学巨匠的巅峰作品都要感谢他,可惜他在十几年前已经自杀过世了。”
听到是翻译家,大家兴趣少了一大半,然而听到是自杀,观众们的好奇心又被吊了起来。
非自然死亡啊!
而且又是十几年前,十几年前不正是中国在闹嗡嗡嗡吗,难道是?
没错,是的,跟老舍先生情况差不多。
但魏明没有立即揭晓傅雷的死因,而是转回傅雷家书的内容。
“这部书包含了傅雷对艺术、人生、教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它既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导,也是一位智者对后人的启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