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报了老年团 第14节(2 / 2)

此刻,祁谨川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俞早,心绪起伏不定,像是绵延无尽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

浪花拍打礁石,将他的心敲出一个巨大的窟窿。

他确实对她别有用心。那种男人对女人真切的渴望,在和她独处时愈演愈烈,不受控制。

他现在很想亲她,想将她抱在怀里,彼此亲密无间,进行一种潮湿、缠绵的触碰。

她的味道一定很甜,是滴在水中的牛奶,缓慢流淌漂浮,透着一股清香的甘甜。

本能受欲.望驱使,想让他不管不顾,一亲芳泽。

可理智又紧紧抓住缰绳,企图让他悬崖勒马。

时机未到,贸然行动,他只会吓到俞早,将她越推越远。

两种相悖的思想撕扯头皮,混乱激战,谁都想一争高下。最终还是理智占据上风,将他从悬崖边给拽了回来。

祁谨川按下心头的悸动,将自己的目光从俞早身上剥离开,转向了对面泛黄的草坪。

一对年轻的小夫妻带着双胞胎女儿正在捡秋。

小姑娘举着罗汉松的果实奶声奶气地问:“妈妈,这个可以当作业交给老师吗?”

年轻的母亲看着女儿温柔地笑起来,“当然可以。”

祁谨川忍不住想,俞早以后有了孩子,她一定也是一位温柔的母亲,舍不得对孩子大声说话,脸上永远面带微笑。

可转念一想,他又觉得自己僭越了。他凭什么认定俞早会生孩子?她为什么一定要成为母亲?如果她不喜欢小孩,她完全可以不用成为母亲。母亲只是千万种身份里的一种,她可以选择要,也可以选择不要。在成为母亲之前,她首先是她自己。她本身就是一个温柔的人。

祁谨川深觉自己魔怔了,想得太远了。当真是应了那句话,在遇见她的第一眼,他在脑海里已经和她过完了一生。

至于俞早,她浑然不察祁谨川复杂的心路历程。她看鱼看厌了,一抬头就瞥见他正专注地看着对面的一家三口。

午后充沛的阳光铺满大地,他逆光站立,光线打在他挺直的鼻梁骨上,越过纤薄的唇,一路蜿蜒往下,最终落在他突起的喉结处,又被衣领遮住。

当真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人图。

眼前这一幕似曾相识,撬动出俞早记忆中某些深刻的画面。

她永远不会忘记她和祁谨川的初见。

中考后的那个夏天,俞早百无事事,开始频繁跑市图书馆。一来市图书馆离她家不远,两站地铁就到。二来可以蹭空调。三来她也确实喜欢看书。

她看书杂,历史、地理、小说、游记,什么类型的书都看。随便拎出一本,她都能消磨半天时光。

某天午后,她去书架上找书。祁谨川不期而至,一两米开外的距离,他靠在书架的一端,一手拿书,一手举着手机打电话。

明明是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可对象是祁谨川,无端被加注了分量,这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少年身穿纯白的t恤,背对着俞早,周身逆光,一侧肩膀慵懒地斜靠在书架上,一双长腿抵着地面,白色球鞋纤尘不染。

他蓄着一头乌黑浓密的短发,额前碎发搭眉,光影在他眉眼间流转,眼神淡漠,似乎不会对任何人上心。气质更是清冷疏离,像是与世隔绝,出尘绝艳。

那时年少,不知情爱为何物。却在那一刻看傻了眼,久久未曾移开视线,心里忍不住惊叹这个男孩子好帅。

原谅俞早词汇贫乏,只能用这般朴素的语言形容。

后来的后来,她入了小言坑,看多了别人的绝美爱情,她才明白那是少女春心萌动。

所谓一见钟情,便是如此。

——

植物园很大,两人走走停停逛了一下午。

赶在闭园前离开。

抵达市区,天色擦黑,灯光将城市点燃,亮如白昼。

踏秋太耗体力,中午吃的食物早已消化干净,俞早现在饥肠辘辘,只想原地干饭。

晚餐是在和祁路吃的,一家滋味小炒。

不是什么网红店,很普通的路边小店。装修很是精简,清一色原木风,温和沉静。

头顶挂几盏复古吊灯,暖橙光线充盈整个空间,落在人身上、脸上,具是暖意。

祁谨川坐在暖意融融的灯下,认真添茶,透明玻璃杯映出明黄色茶水,苦荞麦沉在杯底,颗粒分明。

他身上的毛衣看上去非常保暖,胸前的轮船印花变得愈加鲜活。

俞早似乎看到了轮船鸣笛进港,丈夫站在甲板上对着妻子放肆大笑。

她低头翻阅菜单,迫不及待问:“祁谨川,你吃鱼吗?”

祁谨川将其中一杯茶水推到俞早面前,“我不挑食,什么都吃,你点你爱吃的。”

俞早毫不犹豫点了一份椒盐带鱼。

鱼肉炸得酥脆,鲜嫩入味。风味在口腔里爆炸,她风卷残云,连头发丝都透着享受。

每当她想父亲了,她就会自己煎一份带鱼。每一块鱼肉都搜刮干净,只留下鱼骨头。

父亲走了十年了,很多回忆开始变得模糊。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她怕自己会记不清父亲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