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节(2 / 2)
皇太极似乎对他细微的变化浑然不觉:“一个人想要享受更多的荣华富贵,付出的代价也必然更多,其需承担的东西也必须更多。当然有些坐上皇位的人可以选择只享受荣耀,不承担责任,但那都是昏君,祸害国家的昏君,他们所做的就是把国家带向灭亡。”
多尔衮俯视着皇太极,他虽然躺在自己腿上,可总觉得他始终在比自己高的位置。
“每个人都会有他适合的位置,有些人生来就适合做将军,有些人生来就适合做书生,而适合做皇帝的人也不止一个。但皇帝只能有一个,这里有机遇,有手段,谁能披荆斩棘,突破万难,把别人踩在脚
', '')('<!--<center>AD4</center>-->底,那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才能真正明白如何去做一个皇帝。福临才是几个月大的孩子,以后他需要经历的事情太多了,我也不需要急于把他抬到那么高的位置。”皇太极话锋一转,又回到了福临身上。
多尔衮仍然沉默地望着他。
“怎么不说话了?就我一个人说多没劲。”皇太极见多尔衮在发呆,手掌在他眼前挥了挥。
“你说得头头是道,我可不敢打断你。”
“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我只有一个问题想问你。”
“什么问题?”
多尔衮肃然:“你说适合做皇帝的人不止一个,那么在你眼里,究竟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做皇帝呢?”
皇太极愣住,没有想到他会提出这个问题。
这是一道难题,又不是一道难题。
说它不是难题,因为帝王的标准,皇太极大可说出个条条道道,他从争夺皇位到高居皇位那么多年,个中心得体会几乎可以大书特书。说它是个难题,因为多尔衮要的不是世人的标准,而是他眼里的标准,亦或是,一个简单的可或不可。
“其实你心里明白的,又何必来问我呢?”皇太极微微一笑,根本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意思。
多尔衮不满意他的答案,再要追问,皇太极已说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你在盛京休息了这么久,想不想活动一下筋骨了?”
经过这半年的休整,按皇太极的计划又到了征明的时候了。
多尔衮无法在纠缠那个问题,只得顺着他的话道:“看来崇祯是不打算与我们和谈了。”
“我倒是很担心崇祯真的会同意和谈,万一他们把流寇都剿灭了,调转枪头全心来对付我们,可就不好办了。”
“我想崇祯心里是很想和谈的,可惜他朝中武文群臣是不会同意的,就算是那些ji_an臣恐怕也得摆出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
“主战的未必是忠臣,议和的也未必是ji_an佞,等我们的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了,才能分辨出谁忠谁ji_an。趁他们还没能彻底消灭流寇,我们先去插一脚吧。这次就由你来领左翼从青山关入,让岳托领右翼从墙子岭口入,我会领军牵制山海关外的明军,助你们一臂之力。”
八月底至九月初,皇太极依次送走岳托和多尔衮大军,其余清军兵分三路,三顺王一路,石廷柱等一路,他带济尔哈朗和多铎又一路,向山海关进发。
待到十一月初,皇太极挺进至中后所,将城池团团围住。
布置好各自的兵马,济尔哈朗和多铎一起来到皇太极的御幄。
济尔哈朗说道,“这里的守将是祖大寿,他已把所有的兵力都gu-i缩城内,看来是轻易不会出战了。”
“这个祖大寿……”皇太极淡淡一笑,“他狡猾得很,懂得掂量分寸,肯定不会莽撞得出兵正面交锋,但是要小心他派出小股兵力偷袭。你们要小心戒备,尤其是夜里。”
“要不要劝降?”
“当然要,这是我们的老规矩。代我写封信给他吧,就说大凌河一别已有七年,我很想他,让他考虑一下出城一见,大家好叙叙旧。”
济尔哈朗笑着应下。
皇太极看着闷闷地坐在一旁的多铎,从进帐起他就没有说过话:“多铎,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