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1 / 2)

“因材施教”则更加强调应该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天赋来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育。

这就更侧重对教育者的要求——你看啊,要做到“因材施教”,你首先得善于发现“材”吧?

简单来说就是要想把学生教育好,那就得先观察学生,弄清楚他的天赋到底是什么、喜欢什么、擅长做什么,如果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弄不清楚,那这么一通胡乱教育下来,效果很有可能会差强人意。

这个教育理念可以说是非常现代了。

根据系统零零六的推送信息,这个词儿最早出现在光绪朝的广东学者郑观应所著的《盛世危言》里。这个书其实是一本儿论文集,看名字就知道,是在末世危急的时候提出来的“警世”之言,主题就是“富强救国”。

这位郑先生早年接触过不少西方文化,思想十分开放,这本论文集是他的心血之作,听说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等各种方面都提了不少好建议,本意是想让再甲午战争中战败之后就一蹶不振的晚清振作起来的。

但是可惜,腐朽的晚清政府并没有听到他的这个“危言”,还是继续沉沦了下去,又勉强撑了几十年就亡了。

虽然如此,但是他的很多观点都是有时代进步意义的。

就是不知道这里头的一些观点如果提前弄到现在来用,会怎么样?

莫郁一边儿给白胡子老太傅解释这个“因材施教”的意思,一边儿想着晚清的凄凉和被列强们轰开国门的愤慨与悲哀,一不留神,就说得有点儿多了……

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老太傅整个人已经不好了。

只见他的白胡子抖了又抖,半晌才颤颤巍巍地开口道:“林小公子此话当真?”

莫郁愣了,心道我也没说啥啊,这还怎么就不能当真了。

不就是个“因材施教”嘛,能有啥不真的……难道说这个违反了什么教育皇室子弟的守则之类的了?

莫郁看着老太傅凝重的表情,自己的表情也不免庄重了起来,他又沉思了片刻,认真回忆了一番之后,这才点了点头肯定道:“自然是当真啦”。

他再次确定自己没有说啥不该说的,只是建议一下教育改革,应该,不会有啥问题吧?

见到莫郁点头,老太傅面色煞白,心道:额滴老天爷鸭!这叫甚么事儿额,我们大清亡了?这肿么可能啊……

因为太过激动,老太傅的家乡话都差点儿飙出来。

但是因为神奇禁制的关系,他当然还是没能够直接把这个话给说出来。当然这也并不妨碍他在心中震惊无比——听林家小公子的意思,他们大清王朝根本传不了几代?

这怎么可能啊?

虽然都知道什么“千秋万代”那都是骗人的,可也不能连三百年都坚持不了啊。

只有区区两百七十六年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