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1 / 2)
('<!--<center>AD4</center>-->男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才会回到自己帐中。
随蒙挚而来的五千禁军分班守卫,如铁桶般绕护在这两顶大帐周边,戒备之森严恐怕连只土拨鼠也不会放进来。
按照以往的规矩,本来春猎带的禁军人员应该是三千人左右,但是既然已经得到了靖王的提醒,他便以守护梁帝安危为由,多带了两千人。梁帝知道后也没说什么,有谁会嫌弃保护自己的人多呢。
休整一晚后,春猎于翌日正式开始。春季由于是万物繁衍的季节,本不宜杀生,所以春猎与秋猎不同,是以祭仪为主,没有竞技,大家进林子里转来转去,不过是做做样子,除了偶尔sh_e两只野兔野鸡什么的,一般不会sh_e杀鹿、獐等常规猎品。
梁帝一早主持了开猎祭典,又在随身侍卫的重重保护下进密林中转了一个时辰,最后带着两只野鸡回帐。他毕竟年迈,午膳后便倦意难当,在静妃的轻柔捶打下昏昏入睡,不多时便睡得鼻息沉沉了。
萧景琰是陪同梁帝一起从猎场返回的,送父亲回帐后他便告退了。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回去,而是前往皇三子豫王和皇五子淮王的营地拜访。这两位王爷与他的关系虽然不算很亲近,但总体来说也还不错。
以前每年春猎时,太子誉王高高在上,只围着梁帝打转儿,这三兄弟位份相近,反而常在一处。不过今年靖王的地位已非昔日可比,那两人也没敢象往年一样随随便便上门来,所以靖王有了空闲,便自己主动找了过去。豫王淮王的帐篷挨在一处,为了接待靖王,大家聚在中间的空地上,铺席烤肉佐酒,倒也其乐融融。
几日后的一个中午,萧景琰正和蒙挚在一处营帐内讨论四周地形问题。这时门外突然进来一个士兵呈上一分密报,那上面的内容果然不出萧景琰的预料:誉王要谋反!
“真要谋反啊,誉王手里才多少人,他凭什么谋反?”
一听这消息,蒙挚差点没直接蹦了起来。
“据说统率留守禁军的那两个副统领已经效忠于誉王了。除此之外,誉王还得到了庆历军都督徐安谟的相助。”
蒙挚面色瞬间大变,禁军可是他的手下,誉王是怎么控制住他们的?到目前最要紧不是这个,他看向萧景琰连忙问道:
“徐安谟的庆历军有五万人马,如果誉王率兵前来也不过是五日的路程。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等!”靖王简洁的跟他解释,“圣驾出行,四方都设有警哨。京城与九安山之间有两个警哨,为了抢到时间,他们是不可能绕过警哨走其他路的。一旦哨地警讯传来,父皇自然就能确定誉王要谋反,到时候我们才能请求圣旨调援兵。”
“可是这时候已经晚了啊!此哨离九安山脚,不过五十里之遥。等我们接讯后再去调援兵,肯定是来不及的啊!”
蒙挚稍稍计算了一下,发现如果按萧景琰说的那样做,时间根本就不够用。
“九安山易守难攻,警讯传来时就宁只能守山了。假定徐安谟能把全部五万庆历军带来。禁军守卫是五千,据险以抗,总能抗得过四五天吧?”
“既然现在已知道他们要来,事先肯定要有所准备,撑个五天没问题。只是……五天的时间,殿下能够把纪城军带来吗?”
萧景琰唇边挑起坚定的笑道:
“母亲和你们都在山上,我死也会回来的。”
如今梁帝早已搬入猎宫,蒙挚是这两天最忙最紧张地人,他一方面要调整九安山的防卫,一方面又不能让人觉得他的调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整个神经随时都是绷紧了的。好在这种危机渐渐逼近地日子只过了两天,惊天讯息就已然传到。
报警而来的士兵全身浴血,被带到梁帝面前时干哑难言,从他的狼狈形迹就可以看出,叛军的马蹄声应已逼近。
因为这个消息,整个九安山都震动了起来。蒙挚按早已计划好的方案将禁军戒护范围缩小
', '')('<!--<center>AD4</center>-->,快速沿山道、沟堑布置下数道外围防线。
幸好此处本是皇家猎场,山道以外可行人的小径全被封死,猎宫周围草场外有天然山溪围绕,坡度适宜,山木甚多,采石也便利,叛军如果想从无路的崖坡爬上来攻击,一些擂木滚石他们都受不了,因此可以将防线缩得又紧又密,抵除掉一部分敌众我寡的劣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