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级学霸 第387节(1 / 2)
当然,这些都是之前的筹谋。
现在中部大型科研中心试点城市的资格刚刚申请到,豆豆便直接送了一份大礼。
根据统计这次深海无人集群项目在挑选合作企业的时候,都是优先西林本地的企业。
除非西林本地企业达不到标准,才会考虑外地企业。
这对于许多高精尖的制造企业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尤其是诸如精密制造、光学、激光、通讯产品这类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企业,西林已经成了这类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选项。
不说把总部移过来,起码在西林能有个基地,适当的把科研、设计、生产部门给转移一部分过来。
虽然说这次可能没机会跟西林数研所的大型项目合作,但如果着眼未来,这一步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更别提西林现在真已经有了朝华夏科技中心发展的趋势。
尤其是总部在京城跟临海的诸多企业。
之前还有各种小道消息,说是乔泽可能会被调到京城,但现在西林数研所已经办起来了,深海无人集群项目也已经在西林工大立项,乔泽抗拒搬家,只想留在西林的消息也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出来,这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直接效果就是最近一段时间,西林上上下下负责招商工作的人员走路都是带着风的。
真就是停不下来,根本停不下来。
停下来就得思考诸如五年计划的招商任务一年就能搞定,这年终奖得发多少这种高深问题当然,超额完成任务都还在其次,更关键的是以前负责这块工作,不止是得求爷爷告奶奶,还有一堆繁琐的工作。
这年头有钱的企业都不傻,地方上想吸引投资各种优惠政策能给到什么程度得先谈好吧?这就需要多部门协调,负责招商工作的可做不了别的部门的主。
更别提人家还要货比三家,做招商还得时刻担心别人挖自家的墙角。
费了好大的力气,帮投资人争取了诸多利益,陪酒陪得都要胃出血了,眼看着就要签合同,项目终于要落地的时候,人家突然反悔,决定投资到其他地方的事情都不能算新闻。
更多的情况是,好不容易把挖来看看,谨慎的投资人还玩偷偷考察营商环境那一套。指不准哪一点没做好,人家就不考虑投资了。
总之,招商这工作本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尤其是对内陆城市来说,各种政策配套没沿海城市那么放得开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想要来投资建厂成立或者申请成立实验室科研中心这类的投资太多了,多到已经规划好的工业用土地都快不够了。
以前是工作人员求爷爷告奶奶的希望人家先来看看,做个实地考察。现在实地考察肯定是接待不过来了,想要来投资的厂家先登记,然后排队。
已经整理出的土地成了最稀缺的资源。尤其是规划中大型材料研究集散中心附近的土地,都快能用寸土寸金来形容了。据说好几家央企跟国企都为了附近几块地各显神通,都快相互打破脑袋了。
直接结果就是到现在都还没确定周边几个地块的归属。
底子不够厚的企业,基本上不需要考虑城东跟高新区的位置了,根本不够分的。
不过市府这次反应很快,规划局已经在西边跟北边各规划了一个面积超大的新区,分别承担科研中心跟工业基地的功能。
就在大家觉得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华核集团突然高调宣布,将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华核新电。
如同这家公司名字一样,这家新公司主要任务就是研究、设计跟生产新一代的单离子电池。
新公司的官网介绍明确说明,鉴于119号新元素稳态同位素311展现出的诸多特性,可以用于新一代单离子电池的电解质跟电极材料,成倍提升电池产品安全性的同时,大幅度提升能量密度跟电能使用效率,从而拥有传统化学电池无法达到的性能。
官网的宣传并没有涉及太多技术细节。
同等体积的电池性能相对于现在主流的锂电池能提升多少,官网并没有提,但带来的效果却是很明显的。因为华核新电的注册地同样也在西林。
这也再次证明了想要跟新科技扯上关系,跟西林扯上关系的重要性。
不夸张的说,每天呆在研究所里的乔泽已经快成为这座城市的代表。
大家都不是瞎子,自然知道新闻中那些企业为什么要在西林投资。
可以想象当这些企业涌入之后,将会为这座城市提供多少就业岗位,而且大都还是相对高级,技术含量较高的就业岗位。
毕竟哪怕就是调参也不是一般人能调得好的,科研民工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前面两个字上。
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有多少人盯着乔泽,希望乔泽能参加各种活动。
好在是有前车之鉴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人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是真的感谢姜建民姜司长。
这位从京城专门来给乔泽传达“好消息”的大佬,给许多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群上了生动的一课。
他们看来的好消息,不一定能博得别人的好感,甚至可能交恶,所以在希望跟乔泽直接打交道这件事上自然会更为谨慎,结果就是让乔泽根本无需跟外界打交道。
各种无效社交行为,自然有人在前面帮他挡着了。
至于那些连姜大佬遭遇都没听说过的那些人,就更简单了。
只需要吕北出面就足够教会他们该怎么做人。
只是李建高跟苏立行的日常邀约不可避免的多了起来。
没办法在外界看来,这两位大概是最能代表乔泽的人了。
既然乔泽不愿意出面,能邀请到这两位,也算是有了面子。
而且两个人的身份还很互补,一个属于商界,一个属于学术界。
对于苏立行来说早已经习惯了迎来送往,倒是过得如鱼得水。但对于李建高来说这种日子却是煎熬。
李建高同样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迎来送往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