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级学霸 第425节(1 / 2)

当无数人从各种渠道开始了解乔泽自然科学奖的评审办法,发现这种公开的评审模式能让所有普通人都参与到获奖科学家的评审,而不再是所谓的权威科学家时,甚至许多瑞典本地普通人都动摇了原本的想法。

有一句经典的话术叫,有些权利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数学题或者不会解,但数学家的名字跟有哪些成就拆开了我还看不懂么?

当然普通人的感情往往是朴素的,虽然感觉乔泽自然科学奖这套评审方式更好,但依然觉得诺奖才是正统,他们单纯只是希望不管是克拉福德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应该改变曾经的评审方式,向更先进的评审方式看齐。

当然对于这些普通人来说,唯一没想到的大概是,乔泽自然科学奖是用人工智能豆豆来进行动态管理的。并不需要太多人工参与,就能将候选人在评审周期内所有的成果自动转化成相应的贡献度分数。

直到最后前十名才需要专家介入到评审工作之中。

如果让评审团来做这件事,那这些评审专家们每天可以什么事都不用干了,就盯着所有被推荐的候选人实时动态。

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

最终科学院所能做的大概也就是默默的将之前发的那篇文章从官网上给撤了下来。

虽然在现代的经济环境中,给乔泽自然科学基金捐款的都是传统建筑或者制造的老牌企业,在普通人中的知名度并不高。并不像苹果、谷歌、微软、ibm等等这样的高科技企业那么知名。

但这些企业大都存续了数十年时间,能在之前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本就已经说明了这些企业的实力以及背后深厚的底蕴。更重要的是,跟那些高科技企业不同,这些企业大都是西方世界硕果仅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这些企业更是吸纳了最多的蓝领就业人群。每家企业都影响本土数万甚至数十万人的饭碗,更别提还控制着上下游一圈的产业链,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碰瓷的。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高兴。

比如雅各布斯集团的金牌业务员之一赖恩·杰姆斯。

刚刚集团内部公布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之前签署的合同又能顺利推进了,材料危机已经在集团高层的斡旋之下顺利解决。

这意味着他们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

坏消息则是,因为种种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集团之前承诺的各项奖励不得不减半执行。当然这可不止涉及到赖恩·杰姆斯一个人,而是整个集团业务部超过三千人的群体。

甚至不止是业务部门,其他包括工程部都受到了些许影响,或多或少而已。

好在这次赖恩·杰姆斯并没有感觉多愤怒。

毕竟如果这件事情搞不定,可不是奖金减半的问题了。

如果那些签好的合同无法按时动工、交付,那可是涉及到赔偿的问题。对于他们这些一线的销售人员来说,可是要首当其冲面对那一堆的麻烦。

到时候别说奖金了,可能工资都是问题。

毕竟如果集团正因为这事破产了,哪怕去告都没什么用。

当然,对于从头到尾都在关注整件事情,并有自己判断的人来说,这件事该怪谁还是有最基本判断的。

该死的兰利!

这些家伙就没干过一件好事!

如果不是他们乱来,哪可能搞出那么多名堂来?!

不过另一边也是什么好鸟!

什么叫我们的网络已经被人工智能控制了?!

明明是被一群废物控制了!

……

华夏。

大佬们大概明白了乔泽那句货币可以是奖金也可以是赔款到底是什么意思。

许多人是真没想到豆豆的操作竟然有如此多的伏笔。

许多官方层面不方便做的事情,豆豆出马,就变得颇为顺利。

以人工智能的名义去做一些事情,有着很特别的效果,甚至都没什么人抗议。

掌握的消息更多,便愈发对这些魔幻事实感觉惊诧。

竟然没有调查,没有通过官方途径投诉,没有叫嚣着要用别的方法反制,恰恰相反,一众受到威胁的企业纷纷主动慷慨解囊给华夏自然科学基金捐款。

就好像大家一夜之间都变得讲道理了。

这是因为了解到人工智能是真不讲道理么?

真的,这一套操作下来,把许多人都给整不会了。

总觉得这个世界不该是这样的,但当一笔笔汇款是真的进入到乔泽自然科学基金的账户后,才发现这个世界是真能抽象跟魔幻的如此具体。

很多网络上的俚语是真的话糙理不糙,比如要脸伤钱!

了解事情始末的人当然知道豆豆这一套连环操作纯粹是不要脸了。

比如最初后台禁售给出的理由是,这些材料的生产运输会威胁环境安全。

接下来这大半个月什么都没做,又开发出了一套采购权系统,重新在后台允许了生产企业制造接单。

这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属于要脸的行为,但对面偏偏就吃了这套。甚至没有人怒斥华夏这些企业不遵守合同以及相应的商业规则。资本大度的程度超出了太多人的想象。

对于许多研究社科类的专家而言,这绝对属于极好的素材,水几篇论文说不定还能上顶刊。

比如人工智能的资本博弈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