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级学霸 第501节(2 / 2)

于是乔泽略微有些诧异的问了句:“如果要达到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能量碰撞,体积真能做到这么小?”

“当然,爸爸,经过我刚刚极为缜密的计算,理论上这个尺寸还估计的有富裕。当然前提是沿着通道要排列最够多的纳米级隧道接触点。只要隧道接触点足够多,高能粒子在通道内就能极短时间内便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并完成碰撞。”

豆豆飞快的给出了回应。

乔泽立刻又问道:“如果理论验证是对的,那么根据你对相关工业体系的了解,能否造出这种加速器,以及这种加速器的造价跟每年维护费用大概是多少?”

“当然能呀!只要有了原理指导,技术方面的细节解决起来并不难,只要有足够的工程师参与设计跟计算,由我来统筹指挥的话,很快就能做出设计图。

至于现在做造价预估肯定不准确,只能在出了各个部件的设计图并交给生产单位之后,才能给出较为准确的估算。但粗略的估算,造价应该在20-50亿人民币这一区间。当然,这是在配合使用的各种新材料,完全自行生产的前提。

至于维护,完全可以自动维护啊。只是更换内部耗材跟定期自动化检修,每年维护费用大概300到500万人民币足够了。”

20到50亿人民币区间?也是3亿到7亿美元区间?

乔泽没去理会材料问题。

毕竟材料模型还掌握在西林数研所手中,西林数研所的项目,想要使用新材料,哪怕是找工厂免费生产都有人抢的。哪怕是前期需要巨大投入建设生产线,也不愁没人做。

只是这个价格真的传出去,大概会让许多人疯掉。

毕竟cern得lhc,建造费用大概就是55亿美元,而且还是十多年前的55亿美元。

根据cern发布的数据,自2008年以来,这家科研机构这些年平均下来的年度预算大概在10亿美元左右,其中百分八十都是用于旗下对撞机的维护,也就是每年需要八亿美元来维护设备,算下来这又是上百亿美元。

之前cern发布的新一代未来环形对撞机fcc总计设计加建设费用预计为240亿欧元,按当下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886亿……

哪怕按照豆豆的最高估值计算,拿50亿干人家1886亿才能干的事情,每年维护拿3、500万干人家60多亿的事情,这笔账怎么算都很划得来。

于是很快乔泽便下了决断:“我们会尽快完善这套理论,你开始尝试根据这套理论先物色合适的研究机构,争取明年给学校的物理学院造一台粒子对撞机。”

“放心吧,爸爸,我这边保证完成任务。”

“嗯。”

不得不说,邀请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来西林数研所的确是神来之笔。

很多他没想到的东西,能有人帮忙补足。

没办法,人终究不是万能的。之前乔泽没往这个方向去思考,差点错过了这么重要的方向。

同时这也让乔泽突然发现,得激发研究所其他教授的主观能动性了。

光是埋头研究理论,的确也值得赞赏。但考虑一些新的思路,做数学应用同样很重要。另一方面研究所的研究员跟他这边的信息似乎不够通畅,说不定其他人也有什么好点子呢?

“爸爸,你这就很过分了。根据我对全球诸多科学家的了解,能同时精通数学跟物理的科学家极少。虽然两门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现代科学领域细分更为明显的情况下,能快速理解最新数学领域的数学家都不多,更别提能在近期能给你提出跨学科建议的科学家了。”

好吧,对于已经进化到已经可以进行知识付费对数学家进行论文辅导的豆豆而言,似乎有资格说这番话……

第384章 你得想清楚了

新理论孵化出新项目,在乔泽看来是件很合理的事情。但显然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很难理解。

当爱德华·威腾拿着乔泽的手稿,回到办公室,便兴冲冲的打断了彼得·舒尔茨的思路。

“彼得,给你看些好东西。”

正在思考算法设计的彼得·舒尔茨不太开心的抬头看了眼爱德华·威腾,突然觉得他还是应该换一间更独立的办公室。毕竟数学家在思考时被打断,的确是件很让人着恼的事情。

“威腾教授……”

“别急,你先看这些。”爱德华·威腾直接将两张几乎写满了各种公式的手稿递给了彼得·舒尔茨。

彼得·舒尔茨抬头看了爱德华·威腾一眼,虽然很烦,但还是接过了手稿,仔细的看了起来。

“有点乱,最好先看下面那张。”

“嗯……”

很快,彼得·舒尔茨眉头就皱了起来,然后也懒得理会爱德华·威腾还坐在一边,自顾自的拿起笔,开始在本子上进行验算。好在,基于足够了解交织性计算原理的基础上,方程的推导过程,并没有给这位天赋极高的数学家造成太多困扰。

大概十多分钟之后,彼得·舒尔茨便放下了手中的笔,看向爱德华·威腾问道:“这是乔泽给你的?”

“是的,彼得,我敢打赌你根本想不到这些手稿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我在思考算法的时候,突然想到交织性可以用于量子隧道效应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基于波函数演化,根据第一性原理进行分析有可能简化通过隧道效应公式。

想到这一点后,我刚刚就去找了乔泽。真的,当时我脑海里只是冒出了这么一个想法,然后在我跟他提了一句之后,乔泽只用了不到五分钟就出了你刚刚看到的第一张手稿。然后在我的要求下,他才补充了第二张手稿。”

爱德华·威腾中气十足的说着,显然兴奋的情绪还没完全褪去。

彼得·舒尔茨皱了皱眉,再次低头看了眼摆在面前的手稿,疑惑的确定了句:“五分钟?”

“是不到五分钟,我很确定。”爱德华·威腾正色纠正道。

彼得·舒尔茨摇了摇头,放下了手中的笔,说道:“这大概说明他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只是借这个机会告诉你而已。所以威腾教授,很遗憾,这不是你的创意。

在如此复杂的边界条件下,没有人能只花几分钟时间就滤清思路,给出一整套解决方案。光是构建场所需要的解,都涉及到复杂的思维推导过程,更别提电磁场跟粒子波动的相互作用,涉及到等离子体波动跟量子隧道效应耦合系数需要大量计算。

所以哪怕花费几周时间推导出这些公式都是正常的。五分钟?我所了解的数学家,哪怕是牛顿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爱德华·威腾耸了耸肩,道:“是啊,所以我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真相。可惜的是乔泽不想跟我讨论这个问题。”

“嗯?”彼得·舒尔茨狐疑的看向爱德华·威腾。

“他觉得讨论这个问题是浪费时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尽快验证推导出的这套理论是否正确,以及我们是否能设计出足够有说服力的数学模型。你知道的,如果我们能成功的话,意味着我们将能拥有一套制作新型粒子加速器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