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级学霸 第504节(2 / 2)
完全省略了商业互吹的寒暄环节,谈完事就直接抽身走人,多少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不好意思啊,严总,乔泽就是这个性子。对谁都一样。不瞒你说,我这个老丈人第一次跟他见面的时候,他甚至连叔叔都不愿意叫一声。”苏立行是懂安慰人的,尤其是说出这番话时唏嘘的样子,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
“早就听说乔教授很个性,果然如此。”严晓旭苦笑着说道。
“啥个性?就是脑子有病。哈哈……不用这种表情,我女婿这点很好,从不会忌恨人家说他有病,真的。当他面说都没事。”苏立行玩笑道。
不过这也是实情,事实上乔泽一直都很清楚他的脑子多少是有些问题的,很肯定那种。
“这……如果乔教授脑子真有病的话,我敢肯定想跟他同病相怜的人肯定很多。”严晓旭苦笑着说道。
人家是一家人,可以随口调侃,但他可不敢跟风。而且连忙岔开了话题:“苏总,别怪我交浅言深啊,乔教授要在西林立橙用人工智能,你真觉得可行?”
“哈哈,怎么不可行?我跟你说,你还没正儿八经的跟豆豆打过交道吧?不过马上就有机会了。回头贵司就智慧城市平台项目细则的谈判就能直接跟豆豆之间进行。
我跟你说,豆豆这东西虽然有时候话多了些,但用起来是真方便啊。比如我们现在把法务部整体裁撤了。这小东西平时拟定合同,给法律方面的建议,比那些正儿八经的律师都靠谱的多。
合同每一条约定的原因,比如遵循的是哪条法律,要规避的是何种风险,都能给解释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地方性法规都不会漏掉。而且生成这些合同,最多只需要几分钟。
具体到管理,什么人适合做什么事,只需要几天时间,这小东西也比我清楚。最重要的是,它同时能追踪多条线。这不比人强多了?我跟你讲,我早盼着这一天了。”
第387章 三月
2月末学期伊始,校园再次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一个学期接着一个学期,暑假之后接着寒假,校园里高耸的教学楼见证着校园里经历的一个个从安静到热闹的轮回。
这段时间西林数研所也终于变得安静了些。
去年乔泽跟许昌树各自发表了一篇在学界影响极大的论文后,便也一直没了什么动静。
并不是没什么成绩不能发。
通过纯数学推导出的加速器理论,不管是放到数学界,还是物理学界,都是一件极为炸裂的事情。
如果换了曾经的乔泽,这么长时间,已经又能写出好几篇有资格在顶刊上乱杀的论文了。
事实上,爱德华·威腾也问过乔泽,是否要发表几篇论文,甚至只是在《科学》或者《自然》这种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letter也行,给全世界的高能物理学者们来一针强心针。
但被乔泽直接否决了。
原话就是,他对于在这种娱乐学术杂志上发表篇letter不感兴趣。
至于发article乔泽又觉得没有暂时没有太多必要。倒也不是说怕这种加速器的原理曝光之后,会有其他国家率先研究出小型粒子加速器。
事实上没有超强的执行力,强人工智能配合,近乎全品类的工业能力,以及一个天资卓越的领军人物,只凭借通过数学理论推导出的几个公式,就想将粒子加速器小型化变成现实,几乎是天方夜谭。
这就好像核裂变的原理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这个世界拥有这类武器的国家满打满算也就那么多是一个道理。
说的更极端,有些地区几十年前能做到的科技奇迹,现在却无法复现的情况都有。更别提依靠全新的理论推导出的技术了。
没错,说的就是登月。
单纯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说,五十年前依靠那些近乎原始的控制设备,就能连人带车一起送上月球;五十年后光是载人登月都成了难题,足以说明理论跟现实之间那巨大的鸿沟。
所以不发论文单纯就是因为懒得发。
毕竟乔泽已经过了需要靠发论文来证明自己或者获取奖励的那段岁月。
最重要的还是乔泽认为目前三人在一起研究最重要的任务,还是针对大统一理论的研究。在这块做出成绩之前,乔泽也没什么发论文的心情。
这个观点得到了彼得·舒尔茨的认同,毕竟这位在德国有着美好前程的数学家,近乎放弃了一切来西林,是为了做大统一研究而来的。
大家之间追求的区别无非是,彼得·舒尔茨不止是想做物理学层面的大统一,还希望能在两位顶级数学家帮助下,解决数学层面大统一的问题。
比如在证明四种基本力统一的过程中,顺手建立和证明所有预测的自守表示和伽罗瓦表示之间的对应关系。
好吧,虽然说物理的大统一理论跟朗兰兹纲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但毕竟双方追求的都是统一。理论上,两个领域看似无关,但数学工具和理论物理之间本就有着长期且复杂的互动历史。
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能为物理学家打开一扇新的大门;理论物理导向下,数学也可能做出创新。这些都是有历史依据的。
前者诸如群论在粒子物理跟场论中扮演核心角色;后者代表有广义相对论的形成推动黎曼几何的应用,量子力学的发展促进算子理论的进步,等等……
从彼得·舒尔茨的视角看来,如果乔泽跟爱德华·舒尔茨真能在物理大统一理论方面做出颠覆性成功,必然会发现新的数学结构或者对已知数学结构给出新的理解。
这些最新理论就能反哺他彻底解决朗兰兹纲领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彼得·舒尔茨不介意在研究过程中,顺手帮爱德华·威腾解决一些算法设计问题,但如果专门为了这些小道去整理一系列论文,浪费精力,他是反对的。
根据爱德华·威腾母国的民主投票原则,3个人的研究小组,2比1的投票结果,爱德华·威腾输了。
这方面老人还是很豁达的。
真要说起来,三个人都不需要短时间内做出成绩来证明自己。
尤其是爱德华·威腾还是诺奖跟菲尔兹奖双奖得主,至于彼得·舒尔茨,几乎已经拿到了数学界所有的奖项。至于乔泽,新鲜出炉的同年两个诺奖得主,只是没去领奖而已。
结果便是在去年12月举办的诺奖颁奖典礼显得颇为尴尬,最最重量级的当年物理学奖跟化学奖得主,没有一个人参与晚宴。不过其实也没多大影响,无非是往年都会直播的颁奖典礼,去年干脆停了直播。
甚至到现在都没有直播画面流传出来而已。
不过西林数研所虽然安静,但学术界在这个三月却因为西林数研所颇为热闹。
原因无他,乔泽自然科学奖首届评奖通道已经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