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级学霸 第573节(2 / 2)

尤其是普通员工能力够强,各项待遇甚至可以不比管理层差。最最重要的是,豆豆是真不鼓励加班,而且非上班时间,是真不会以任何理由骚扰任何员工。

甲方在工作时间提出的任何疑问,都由豆豆自行处理了。这一点自然深受公司员工好评。

不过这虽然对能力强的员工很友好,如果能力差一点或者想混日子的,是真不好过。

豆豆接手公司不过半年时间,选择辞职或者直接被辞退的员工已经占到西林立橙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八。

从苏立行的视角看来,豆豆在管理公司这方面的确执行的不错。但从一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看来,豆豆这套管理方式缺陷也很明显。

那就是公司针对员工并没有丰富的晋升渠道来吸引那些高级人才。只能靠相对于其他公司更好的待遇来留人。

但不是所有员工都只看待遇的。

没有上升渠道,就意味着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可替代性强。更别提人的思维本就很复杂,能力强的人往往对于职业规划也很明确,有更高的追求。

当发现在公司干一辈子,最多也就只能成为一个小组长,难免会有其他心思。

为此苏立行还专门抽时间跟豆豆认真聊过一次。

得到的回答让他无言以对,甚至感觉很受伤。

“因为西林立橙公司的本质是一家代理跟销售公司呀,自身并不需要很强的技术以及专利储备。

这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不需要太强的个人能力就能完成,一个新员工接替老员工的工作只需要一周,所以不需要有完善的晋升体系就足以应对公司所有挑战。

具备强大个人能力的员工在公司只需要得到足够的锻炼就行了。如果他们有更高的追求完全可以在公司积累一段时间财富后主动辞职,去更需要他们也更能展现才华的单位奋斗。

愿意一直留在公司且工作完成度高的老员工,说明他们对于公司地位并没有太高的追求,现有的待遇完全能够满足他们。

所以我想说明的是,哪怕是公司管理也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管理策略。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完美的管理体系,只有最适合的管理体系。”

自从那次跟豆豆聊过之后,苏立行就已经很少会插手公司的具体事务管理了。已经把人事权都直接丢给了豆豆,自己开始做甩手掌柜。

本来还想着三年过渡期的。毕竟家里两个宝贝就算要教育起码也得三岁开始。

不过现在苏立行觉得提前两年退休问题不大了。

所以这个春节老苏过的很轻松。不需要去考虑公司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自然有豆豆帮他处理得妥妥帖帖。

再加上生意场上,苏立行也已经明确了绝大部分经营跟合作策略主要由公司人工智能模型决策,哪怕是他也不会去干扰模型的决定,这让他的应酬也少了许多。

所以这个春节苏立行是真过的很快乐,纯粹的快乐。

临海家里的手办都已经专门空运到了西林,专门挑了个房间给他堆放,现在老苏终于享受到了把自己锁在屋里一玩就是一天,还没乱七八糟事情打搅的快乐。

最多也就是被苏妈私底下唠叨几句。

当然真也就是随口唠叨。毕竟他现在就算是想帮忙带孩子,苏妈都嫌弃他笨手笨脚的……

总之这个马年春节,对于乔家而言,过的都很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最惹人开心的还是乔缜轩跟乔芃两个小家伙。

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两个小家伙清醒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大概因为妹妹比较活泼好动,现在两个小家伙每天睡眠时间基本只需要十二、三个小时就够了。

剩下的时间,都在探索这个世界。要么就是在客厅的垫子上到处乱爬,天气好了,豆豆就会背着两个宝宝到外面别墅小区花园里四下逛逛,晒晒太阳。

这个新年唯一跟以往不一样的,大概就是乔泽也选择闲适。

比如没有重量级……不对,应该说没有论文发表。乔泽一向对自己的论文要求很高。不达到一定水准,他也不会发表。

水论文?不存在的。

如果乔泽真想水论文的话,大概每个月都能在顶刊投上一篇,根本不可能会被拒稿。毕竟数学、物理类找乔泽约稿的邮件,这一年下来起码有几十封。

但乔泽认为没有意义。

按照乔泽的标准,无法提出让人眼睛一亮的工具又或者新发现的论文,都属于增加论文检索的工作量,浪费后人的精力。

毕竟从论文库里屎里淘金有多累,乔泽已经经历过了。实在不想以后搞数学的孩子们找个论文还要更累。

所以哪怕是他那些博士生想要在通讯作者一栏署他的名字,也被直接拒绝。

毕竟这些博士生们的论文指导老师是豆豆,乔泽不愿意居功。

倒是彼得·舒尔茨今年学术成果斐然,上个月在《数理新发现》国际版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完备余烁空间中的交织性:p进几何中的结构和同调分析》的论文,并收获了许多极高的评价。

如题目所示,经过在华夏这段时间的思考跟研究,彼得·舒尔茨将交织性跟p进几何和完备余烁的概念交融在了一起,并发表了这篇论文。

这也代表着舒尔茨教授距离他所追求的目标更近了一步,也意味着说不定过些年真能在多个数学领域之间架起足以通行的桥梁。

至于爱德华·威腾今年最主要的成就还是在豆豆的帮助下出了本书——《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interweaving: from basics to applications》。

讲的主要是数学交织性最基础的部分。

对于国外那些有志于投身于数学交织性研究的数学家来说,可以做为很实用的入门读物。

包括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启发式问题,很适合初入行的数学家思考。

总之从学术的层面来说,两人都没白来华夏一趟。

作为交换的韩教授也已经从波恩大学回到了西林,春节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出明年第二位去波恩大学交换的教授。

不过这次容易了许多,毕竟之前扩招了几百位年轻教授,又在研究院做了大半年的工作,大都是有资格去做交换教授的。

而且基数大了,总有人愿意出去呆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