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2 / 2)

因为要试镜,方随仔细查阅了这位作家的资料。

陶君灼的父亲是大户人家的管家,他年少的时候跟着那户人家的少爷一同学习油画。十六岁的时候初露锋芒,偶然遇到了侨居中国的油画大师霍华德赫本,几番接触之后两个人成为了忘年之交,霍华德大师更是将一身技艺倾囊相授,两个人曾经结伴周游各国增长阅历,磨练

', '')('<!--<center>AD4</center>-->绘画技巧,直到陶君灼十九岁的时候霍华德病逝,他才为了接管霍华德的画廊而定居意大利。

五年之后,这个年轻的中国人居然将霍华德的画廊打理的有声有色,然而正在画廊蒸蒸日上的时候,陶君灼却将画廊交给了专业的团队使之更上一层,然后他自己却一个人跑到故国的蒙古草原上支教去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的母亲一直在草原上,他想要陪伴母亲。

草原的淳朴民风,蓝天白云,牛羊碧草真正将陶君灼的绘画技能推向了顶峰。接连的佳作从他的笔下涌出,以破军之势囊括了那一年绘画界的所有奖项,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绩永远的铭刻在绘画界的史册之上。之后所有的绘画界的人再提及那年,都会称之为“奇迹年”。

沃森拍这部电影,就是想要以一个奇特的切入点,用电影的形式刻画这位绘画界声名赫赫的人物的心路历程。对此,外界的评论只有两个字——疯狂。

为一个只有三十岁的人拍摄传记,哪怕是那个人在自己的领域已经封神,怎么说都是疯狂。如果不是拍摄这部电影的人是沃森,是接连六界奥克斯奖项提名者,三界奥克斯奖项最佳导演奖的得主,恐怕整个娱乐圈都会坐等看整个人的笑话。

可是没有如果,沃森就是这样一个疯狂的人,他要拍摄的就是那样一个同样疯狂的人的从十六岁到三十岁的短短十四年的经历。谁都知道出演沃森的电影一定会红,所以整个圈中想要陪他们“疯狂”的人大有人在。

涉及到了工作,沃森也就收起了那副不正经的样子,他的目光紧紧的锁在方随身上,似乎想要透过他看到陶君灼的少年伊辰。

作者有话要说:

☆、急转。

第六章.急转。

沃森仔细的打量着方随,片刻之后就应下了这个事情。一来,秦临渊的面子他不能不给,二来,这个年轻人的确很像他认识的陶君灼。至少,很像陶君灼的少年时代。

本来的来寻故友变成了和方随的经纪人接洽。方随的经纪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这件事情很快就敲定了下来。只是,沃森和方随一番接触完成之时,马场再也不见秦临渊的身影。被他挑中的那匹枣红色温血马安静的在马厩之中吃着草,一旁的工作人员对沃森说秦爷已经回去了。

一下飞机就来马场找自己的老朋友的沃森又被无情的扔在马场,和秦临渊相交十数年,已经习惯了的沃森无奈的耸了耸肩,索xi_ng也挑了一匹高大的白马玩了起来。

沃森的电影筹备的很快,就连选角的时候悄无声息的取消了“少年陶君灼”这个角色这样的大事,在整个娱乐圈也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或者说,因为这件事情之中掺杂了秦爷的影子,所以根本就没有人敢搬弄口舌。

之前这部电影已经筹备了月余,一旦敲定了角色就即刻开拍。所以不出三天,方随就进组了。

和沃森之前拍摄的许多大制作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更偏向于文艺与记实。片中全部是实地取景,无需多余的搭建和修饰,沃森要的就是真实。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筹备的时间如此之短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