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至明 第495节(2 / 2)
低头继续收拾茶几的汪水苏撇了撇,嘀咕道:“我可是知道,某人第一次见余医生,就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呢。”
汪梧:“……”
下午近两点,一位名叫夏凡,说是尤医生朋友的中年男子找到了余至明。
余至明听这人的声音,略有些沙哑,直接带他去了检查室。
稍微一检查,他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夏凡的左侧声带,外展和内收时略显僵硬,与柔软自然的右侧声带相比,在动作上出现了不同步的滞后现象。
余至明进一步探查,没发现这人的声带出现结节、增生、炎症等其他问题。
他初步判断是这人是声带麻痹,目前是症状不太明显的单侧不完全性麻痹。
只是,这声带麻痹只是症状,造成声带麻痹的原因,比较复杂。
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肿瘤或占位性病变侵犯、压迫或牵拉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以及医源性损伤、病毒性感染、脑血管疾病、部分先天性疾病等。
鉴于夏凡的身体没有头痛头晕、发烧其他症状,只是出现了声音沙哑,余至明就重点探查喉部异常。
毕竟像肿瘤、病毒感染、脑血管疾病、先天性疾病等,引发的身体不适症状,出现声带麻痹这种单一症状的可能性极低。
这种单一症状,直接病因最有可能。
在解剖结构上,声带的正常活动受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的支配。
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在体内行程较长,故其受损引起声带麻痹的机会较多。
当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周围组织病变,侵犯、压迫或牵拉这些神经时,会造成声带运动障碍。
余至明的这周边拓展探查,还真的有所发现。
他用长柄异物镊从夏凡的左侧喉间拔出了一根约一厘米多长的细长物体。
清洗干净后,余至明判断是牙刷毛。
“夏医生,这么一根牙刷毛插进你的喉咙肌肉,还那么深。”
“你自己没有感觉吗?”
夏凡摇了摇头,忽然醒悟道:“余医生,我知道了。”
“一个多月前,我扁桃体反复发炎,喉咙也痛的厉害,应该是那段时间发生的事……”
晚上近七点,在医院食堂吃过晚饭的余至明,来到了骨科主任办公室,参加项医生的治疗会诊。
走进办公室,余至明竟见到两位熟人。
整形外科的翁阳医生,还有创伤外科的蔡勇先医生……
第457章 未雨绸缪
除了翁医生、蔡医生这两位认识之人,余至明又在骨科邹主任的介绍下,认识了来自神经外科的林医生,还有擅长显微外科手术的侯医生。
简单认识后,在坐之人都是大忙人,没过多寒暄直接进入工作状态。
余至明首先做项医生的问题介绍。
他在邹主任提供的一比一的人形硬纸板上,把发现的项医生的身体问题,一一的做了简单介绍,还有位置标记。
余至明刚介绍完,正想喝口水润润嗓子,耳边就响起蔡勇先的声音。
“余医生,如果给你提供足够安静环境,你探查到的血管最细直径,能达到多少?”
余至明沉吟着说:“皮下肌肉的血管,零点二左右。脏腑血管,零点五左右。”
“环境再安静,患者本身就是一大噪音来源,会给我的探查带来很大的干扰。”
余至明这次指出的项医生的小血管断裂问题,其直径最细在零点五毫米左右。
病房环境,对他来说,干扰有些大。
余至明回答完,就去饮水机那里,用一次性纸杯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他完全没注意到,翁蔡林侯几位医生,看向他的眼睛,都开始闪闪冒光了。
邹主任清咳一声,提醒说:“诸位,项医生的情况,你们可有什么意见?”
翁阳开口轻笑道:“项医生的最大问题,就是细小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导致他不能像以前那样,对双手做精细控制。”
“这个问题,在以前来说,是一个大难题,很难解决。”
“但是,我们有了余医生提供的精确损伤位置,项医生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无论是小血管断裂,还是神经损伤,都可以通过自身移植来解决。”
侯医生接过话道:“零点二毫米直径的血管和神经的植接,不算多大难度。”
“最大困难之处,就是找到这些损伤。”
“我们划开皮肤和肌肉,四处寻找这样的损伤,所造成的附带伤害,或许要大于损伤修复本身。”
“但有余医生做定点标记,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