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至明 第915节(1 / 2)

余至明虽记恨人家多年,当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今天才是第一次见到真容。

他细细打量着对方。

中等个,留着花白短发,五官普普通通,除了皱纹不少,岁月痕迹明显之外,长的没有什么特点,就一个普通小老头。

几人中,亓越先开口道:“邵医生,你没想到过吧,时光荏苒,你多年之前的一个小患者,如今竟成为了你的主治医生。”

邵国栋也在打量着余至明,笑道:“余医生,我是一点都没有想到,原来我们之间还有这样深厚的渊源。”

“亓主任还说,你当年是因为我才萌生了学医的念头?”

“我真的有这一份荣幸?”

余至明看了一脸笑意的亓老师一眼。

昨夜,他说的有些含糊。

看来是让亓主任产生了误会,认为邵医生起到的是好的正向引导作用。

余至明又把目光投向邵医生,见他是面露期待,轻轻颔首道:“确实,那一次的看病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后来我视力幸运的得到恢复,又在高考中考了一个还算可以的成绩,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再次想到了那一次的看病经历,最终就填报了医学院的临床医学。”

邵国栋满脸笑容道:“没想到啊,没想到,因为我当年的一个举动,竟然让我国医学界多了一位令人震惊的医学天才。”

“这可以说是我从医近四十年的最大成就了,人生足矣,人生足矣啊。”

余至明忍住了翻白眼的冲动,一指检查床道:“先做身体检查吧。”

邵国栋哦了一声,躺在了检查床上。

余至明在亓越老师,还有邵医生家人的注视下,从头部开始,用时七八分钟给邵医生做了一次全身检查。

光是头部检查,余至明就用了三分钟。

这让亓越心中一咯噔。

他晓得,余至明对邵医生的头部检查时间超过了正常情况。

尤其余至明的面部表情,相当严肃。

很显然,这是有了大发现。

亓越等余至明一结束检查,就开口问:“至明,你有了新的发现?”

余至明点头道:“脑动脉血管瘤。”

听到这话,亓越是一惊,检查床上的邵国栋更是大惊失色。

脑动脉血管瘤病程隐匿,起病突然。

不少动脉瘤在未破裂出血前,可无任何症状。破裂后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缺血症状。

其一旦破裂出血,死、残率极高。

因而,它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是最危险的脑血管病之一。

就其危险程度来说,已经超过了直肠癌,是邵医生需要首先面对的大难题……

第826章 由奢入俭难

动脉瘤,就像树干一侧的凸起或疤瘤。

因为它破坏了血管结构,再加上管壁薄,很容易在这个位置引发血管扭曲痉挛,或是更糟糕的破裂出血。

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就会导致出现大脑局部缺血症状,或是脑出血。

结果,那是相当糟糕,死、残率极高。

亓越,还有同为神经内科医生的邵国栋,看着余至明绘制出来的大脑动脉瘤位置示意图,还有标注有具体尺寸,按比例放大的动脉瘤形状图,表情都相当沉重。

两人对视了一眼。

亓越迎着对方的询问目光,皱眉轻声道:“位置太深了一些,无论是开颅夹闭,还是介入栓塞,风险性都相当大。”

开颅夹闭,是脑动脉瘤传统治疗方法。

它先是用特别的骨科用钻或者铣刀,在颅骨特定位置取下直径5-8厘米的骨瓣。

然后,在显微镜下分开脑组织的各叶,在脑组织的间隙中找到出现瘤子的脑动脉。

之后,用特制脑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与正常脑动脉相连的“脖子”,达到治疗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会对大脑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继而有引发昏迷、脑出血、偏瘫、死亡等不良后果的可能。

介入栓塞治疗,相对开颅夹闭手术来说,算是较新的脑动脉瘤治疗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插管,将一根很细的微导管,通过动脉管腔内直接插到脑动脉瘤内。

再通过这根很细的微导管送入一段一段盘旋的微弹簧圈,逐步将动脉瘤腔内填满。

这微弹簧圈属于植入异物,会诱发血栓发生,导致动脉瘤腔充实,没有血流通过。

而正常的脑动脉继续保留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性相对较好,但也有引发血管损伤、脑出血、脑血管栓塞等副作用的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