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至明 第1270节(1 / 2)

这段时间,代合治回去不仅要照顾妻子,还要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

把一脸阳光灿烂的代合治夫妻送走,也到了余至明的午饭时间……

和周沫一起吃午饭时,两人说起了代合治妻子的卵巢囊肿将来有可能恶化一事。

“余医生,那女子的卵巢囊肿,你建议直接切除,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周沫喝了一口海带排骨汤,接着说:“不是说中医最是擅长补身体,调养身体,治疗未病吗?让她先尝试一下中医治疗?”

“像你建议的那般,直接把左卵巢切除,对身体的损伤也不小吧?”

余至明抬起眼皮瞅了周沫一眼,说:“中医擅长补身养身调养身体,这一点,是确认的,也是公认的,我也有切身体验。”

“至于中医这个治未病,能否把她卵巢囊肿将来恶化癌变的可能给消除,我未见中医方面的确切实例。”

周沫提醒说:“余医生,她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对象啊?”

这个……

这倒也是呢。这样的一个实验对象,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余至明思虑片刻,很快就有了决定,吩咐说:“周沫,你下午代我联系一下代合治夫妻,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受中医治疗的实验?”

“要是愿意的话,我可以安排他们去一位国医圣手那里接受治疗。”

周沫点头应了一声,又兴高采烈的说:“要是这个实验获得圆满成功,以后你再遇到身体有可能发生病变的患者,让他们去做中医治疗就好了。”

“西医治疗,要么一切了之,要么就是等疾病发作出来后再对症治疗。”

“哪有我们中医这么的高大上呀,直接把未来病变的可能给消除了。”

余至明轻轻笑了笑,又轻叹说:“这治疗未病听起来高大上,神奇无比,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困境。”

他迎着周沫询问的目光,缓缓的说:“这种未来的病变,只是一种可能,看不见也摸不着,患者也没有切身的不适感觉。”

“具体啥情况,全靠医生一张嘴再说。”

“所以……”

周沫催促的问:“所以……”

余至明沉声道:“这样的医生,很容易被当做招摇撞骗的大骗子。”

“我现在是靠之前积累的名声,才让代合治夫妻深信不疑。如果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医生,说不定对方会把我打一顿呢。”

“还有这个治未病,全靠医生的良心和操守在维系,无法监督。”

“如果哪一天,我黑化了呢?”

停顿一下,余至明又感叹道:“说起来,借中医之名行招摇撞骗之事或是不轨之事的,从古到今可真不少呢。”

周沫若有所悟的点点头,说:“确实呢,这个治未病,没有切实的佐证,很容易出现不信任和纠纷。”

“尤其涉及到高昂的治疗费时。”

“如今社会人心不古,讹人的家伙,如雨后春笋源源不断呢。”

周沫又问道:“余医生,那个,我下午还要不要联系代合治夫妻啊?”

余至明轻轻笑了笑,说:“联系。”

“我需要亲自确定中医确实有这方面的能力,好让我在治疗方面多一种选择。”

“还有,我已经和叶老达成了合作意向,要是再发现即将肾衰等类似的患者,先交由叶老做中医治疗,看中医能否让患者避免器官衰竭的命运……”

第1172章 诺贝尔奖

午饭后,余至明这次没有休息,支持了一下周沫的工作,和医疗团队中的其他人一起跟着周沫学习如何走台步。

让余至明郁闷的是,短短半个小时的学习和训练结束,赫然发现自己不会走路了,

怎么走就感觉自己的姿势别扭难看。

好在下午的工作,依然应接不暇。

忙碌起来的余至明,走路如风,哪还有心思想着自己的走路姿态好看难看……

下午近两点,余至明接到周沫的反馈,说是代合治夫妻愿意接受中医实验性治疗。

下午过四点半,余至明又接到了德国阿登纳医生的电话,说是经过这几天的日程调整,他可以在下周五抵达中国滨海,周日晚上返回德国,在中国停留近三天时间。

在电话里,余至明提及了学术主题报告以及中国喉外科同行的医术交流。

阿登纳医生欣然同意……

结束了通话后,余至明一口气接连交代了周沫四件事。

一,联系喉损伤男孩和失语少女,让他们下周三抵达华山医院,好做细致的身体检查以及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二,联系医院相关部门,最迟明天给阿登纳医生本人和他所在的医院发一份正式的官方医学交流电子邀请函。

三,至臻楼报告厅下周五晚上的时间,给阿登纳医生空出来。

四,联系国内有意向的喉外科专家前来华山医院,以余至明手上的这两个病例,举办一个小型的喉外科医学交流研讨会。

余至明交代完,周沫收起记录的小本本,眉眼含笑道:“这位阿登纳医生挺上道的呀,晓得先付出后收获的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