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2)
「你!」
皇帝面露动容,一直冷眼旁观的二皇子缓缓出列,向着上座一礼。
「父皇,儿臣以为,谢大人所言极是。
「昔年吕后临朝,轻徭薄赋,武周时期女子可着男装入仕。可见,治国之才,原不分男女。」
第29章
见皇帝脸色数变,我心头一沉,冷冷地扫了眼二皇子。
这臭狐狸,明面上附和,实则借吕武临朝敲打皇帝。
「二殿下此话何解?」突然一道不卑不亢的男声传出。
我抬眼,正见曹行知出列:「在下官听来倒是明褒暗贬,借吕武之祸言事。」
二皇子冷哼一声,甩了下袖子,显然没料到有人敢如此直白拆穿。
曹行知脊骨笔挺立于殿前,声音清朗,如金石相击。
「汉高祖斩蛇起义,明太祖草莽称帝,哪一个不是乱世枭雄?
「可史书盛赞文景之治、永乐盛世时,可有人揪着『造反』二字不放?
「唐太宗玄武门弑兄,不妨碍贞观之治海晏河清。可见盛世兴衰,祸福从来不在男女,而在人心!」
二皇子面色铁青:「你这是强词夺理!」
曹行知淡然:「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便增设女科,入朝为官者无不是臣。
「殿下以吕武临朝相激,难不成是讽刺陛下无能?」
「曹行知!你!」
二皇子赶忙跪伏请罪:「父皇,儿臣绝无此意!」
曹行知转向御阶,重重叩首:「建康二十一年,夷州黑云寨之祸,臣寝不安席。
「朝中男儿于女子之道,终究难以彻解,夷州案见微知著,案情千万,又有多少百姓因此蒙冤丧命。
「臣与谢大人同奏,恳请陛下增设女科,准许女子入朝为官!」
「儿臣附议。」
三皇子玄色蟒袍掠过朱红宫柱,他手持玉圭跪在曹行知身侧。
「滑州水患时儿臣亲眼所见,许芸娘治河之策青出于蓝,裴令容于商贾之道不逊户部老吏,姜问荆医术更是甚至胜于医官。
「若因女子身份埋没此等大才,实乃大周之憾!」
我打眼瞧他,略略讶异,倒没料到我这「妹夫」竟肯帮我。
第30章
我爹磨磨蹭蹭地挪出来:「臣附议。」
有人打头,朝臣中竟有不少大臣都出列附议。
「儿臣附议!」
平阳公主提着绯红宫装昂首步入大殿,金步摇在晨曦中「簌簌」生辉。
牡丹在我身旁驻足,平阳公主将发丝钗环掷地,扬声。
「若说女子不堪大用,便叫儿臣做这大周第一个女学生!
「请父皇许儿臣与皇兄贡生同入国子监,秋闱殿试,自见分晓!」
我偏头,悄悄看了她一眼,身姿笔挺。
转而扫视跪了满地的大小官员,我忽然想起了当初那句:「你可愿入公主府?」
这些人里,或许绝大部分同我一样,得公主殿下屈尊相邀,拜服于风骨之下。
我又不自觉回顾起初见时,她扬声道:「常听人言,大周才共一石,谢望穹独占八斗。」
莫名地多品出了点不服气的意味。
原来并非一见倾心,而是她心有鸿鹄,不甘于人下。
我无声失笑。
皇帝握着龙椅的手紧了又紧,目光掠过跪了半殿的臣子,最终停留在平阳公主身上。
……
建康三十一年,皇帝明旨增设女科,许女子入国子监习六艺。
散朝后,我追上昂首阔步的平阳公主,向她深深行了一礼。
「下官曾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来日必亲自登门,向公主殿下请罪。」
平阳公主哼笑了一声。
「谢大人,本宫可没同你说笑。
「你若当下反悔,要当驸马,也为时未晚。」
我脊背一僵,赶忙又行了一礼。
「下官想起,还有政务未理,告辞。」
第31章
恩旨颁布后,天下女子蜂拥而至。
朝堂一时多出了不少女官。
许芸娘入了工部,裴令容领了户部职,姜问荆则进了太医院。
连平阳公主,都领了崇文馆学士。
弹指三年,我升任太子太傅,成为本朝年间最年轻的一品官。
是日散朝,大雪初霁,我撑起伞,曹行知替我拂去官帽上的落霜。
我调笑:「令堂昨日又给我下了帖,请我参加兰亭宴,估摸又有意帮我相看。
「曹大人,京城近来起了谣言,说你我有断袖之癖,大人在外,还是得注意举止。」
噢,还有人说我爹造孽。
女儿生不出孩子,儿子讨不着媳妇儿。
当年追着我跑的皇太女孩子都生了,我还是孤寡寡人。
我爹儿女双全,断子绝孙。
好在李昭还算硬气,从旁支过继了个孩子入府,堵住了围绕谢旻的闲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