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请封王爵(1 / 2)
幽云十六州一带,之所以能成为北方屏藩,山脉绵延不绝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朱令灵在龙首山,看著眼前退却的韃子,陷入了沉思。
在他身边,鬢髮白的米擒金成,脸上很多皱纹,手臂上从腕甲露出来的精肉却是一股股的。
他们一起拍马爬上一处丘陵山坡,眺望著远处的敌军部署。
“钻到山里,什么都瞧不见!”
朱令灵说道:“不要急,慢慢派出哨骑,一点点地往前探!”
哪怕是明確得到情报,说是韃子要撤,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你真的放开手脚去追,人家本来要撤,也会杀个回马枪,在山中设伏的。
在这种地势中,想要大规模行军,尤其是骑兵,就得走河谷、山谷,而走山谷河谷,都很容易被设伏。
都是高手,谁也別拿对方当蠢货,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不能露出破绽。
种种情势都表明,韃子正准备收缩兵力,不再和定难军交战。
他们要固守城池和关隘了。
朱令灵扶著山顶的一棵松树,俯瞰那联绵的山脉,眼神充满了干劲。
“大家早就厌倦了和女真韃子的持久战,他们正耽误我们的大事,这次主动南下是要调出我们来,好和我们决战。”
“此举正合我意!”
米擒金成,作为米擒部少有的猛將,对此深表同意。
米擒部,已经算是完全汉化,基本没有党项的习气,属於是西夏的种粮大户。
他年纪大了,没有多少精力,继续在战场上搏杀。
也就这几年的光景,必须要在北方取得大胜。
米擒金成道:“要我说,节帅的命令还是太拖沓了,要占领燕山隔断后路的话,得耗费多少时日和兵马。我们应该直接追上去,就跟在女真韃子后面!”
朱令灵点了点头,肯定是要有人追上去的,截断后路未必要去打城池和关隘。
实在不行,从真定府插入。
他和陈绍的立场不同,追求也就不一样。
陈绍身为一个汉人,对於女真韃子,肯定是觉得一棍子打死为好。
而朱令灵,则觉得先把韃子重挫,趁机南下中原比较重要。
听说大宋四处在练兵,这些中原汉人挺邪门的,每当危难时刻,总能练出一支或者几支强悍兵马来。
还会冒出一些能打神仙仗,不讲道理的將帅来。
虽然定难军如今兵强马壮,真的还没有到完全稳操胜券、天下无敌的地步。
在中原站稳了脚跟,把大事定下来,哪怕节帅没有称帝,只要牢牢把控住中原的大权,自己这些人才好继续在前线卖命。
否则的话,心中总归是没底。
大家凭著一腔子血勇,从暖泉峰杀出来,这种士气和衝劲,不可能一直保持住的。
尤其是在大家官职很难拔高、而后方还有隱患的情况下。
军中如今,已经有所不满,各级武將对於封候拜將的渴望,可以成就定难军,也可以摧毁定难军。
从朱令灵营中,不断有哨骑飞奔而出,如同归巢之鸟,消失在无尽的山脉中。
而他们身后的大军,也在准备拔营,隨时前进。
——
太原。
陈绍听著广源堂来人的匯报,说是在西州以西,喀拉汗国被西逃的耶律大石击败,丟失了撒马拉罕。
萧氏希望陈绍能出兵,占领喀什葛尔,与耶律大石平分喀喇汗国。
陈绍皱眉道:“耶律大石?”
这个名字陈绍还是蛮熟悉的,就是他断送了童贯的伐辽梦。
其实很多事,都是由此而生,若非是萧干和耶律大石,童贯说不定真就成了。
这两个,堪称是童贯顺风顺水了一辈子,遇到的命中克星。
张觉被灭之后,金国拿下了平州,萧干建立的奚国被郭药师派人给扫灭了。
没办法,四面环敌
他的处境,就跟府谷折氏和陈绍的关係一样。
府谷折氏见势不好,就投降了陈绍,而萧干选择硬刚女真,建立大奚国,自称皇帝,坚决不降。
他的所谓奚国,本来就国力薄弱,还內斗严重。
最终被郭药师击败之后,部下白得歌將其杀害,带著残部降金了。
没想到耶律大石反倒逃到西边大杀四方起来了。
陈绍让萧氏先试著和耶律大石接触一下,在西边开战,对陈绍来说有点耗费精力。
他如今想把心思都用在东边。
而在西边,又没心腹大將坐镇,真打出一个大大的疆域来,他反倒要忧心有人趁机自立了。
就像自己在西北打出那么大地盘,就开始不服大宋的统治了一样。
护粮队来的这位管事,听到陈绍的安排,心中嘆了口气。
他觉得在西北受到的约束確实挺多的,否则以萧娘子的手段,早就打出一片天地来了。
陈绍久居上位,对下面人的这种表情、情绪的变化,捉摸的已经十分准確。
他隱隱有些担忧,不管是西边来的,还是北边来的,甚至是南边来的曲端。
如今都是人心浮动,躁动不安,若是一味压制,恐怕不妥.
大战在即,內部要是出了问题,会耽误大事的!
自己必须给手下们一个交代了,首先就是自己的身份,得提高一下。
藏拙也得有个限度,自己是如今世上权势最盛的人,手握重兵,但是只是一个国公。
这恐怕说不过去.
童贯还他娘的称王了呢。
“来人吶,把李唐臣叫来。”
这种事,不需要和太多人密谋,只需要陈绍拿定了主意即可。
不一会儿,李唐臣到来,被人引著来到一个亭子里。
陈绍坐在亭中栏杆上,正抓著一把鱼食,似拋不拋。
池子里的鱼要是会说话,估计早就骂人了。
“节帅。”
李唐臣进来之后,抱拳微微弯腰。
陈绍点了点头,说道:“坐。”
李唐臣坐到石凳上,有些意外,以往节帅相招,都是开门见山。
这次还犹豫起来了。
“我自出兵以来,拿下了云內诸州,功绩之大,远超童贯。”
李唐臣面色猛地红了起来,心中激动,站起身来,道:“童贯赎买燕京,空耗国力,一战未胜,罪大恶极。节帅挥师北上,数败强敌,收復城池皆以力破之,拯救辽地汉人百万,更有灭夏之功,岂童贯能比。”
“属下不会比较节帅与童贯,这是对节帅的侮辱。”
陈绍点头道:“那我按功,也该封王了吧。”
“绰绰有余!”
“你去办吧。”
李唐臣匆忙拱了拱手,然后快步离开。
他马上召集官员,给朝中河东籍官员写信,这件事最好是由我们河东的官员先提出!
当然,节帅或许会跟魏礼等人通气,但那也无所谓。
看谁快吧!
陈绍终於把鱼食洒了下去。
其实大宋真的是有些不厚道了,自己立下这么多功劳,你自己不封,等著我去要?
既然是我自己开口要的,这情分可就淡了。
你要是主动封的话,给个郡王,我也捏著鼻子认了。
如今,可不一样,非得是个以“秦、晋、齐、楚”等大国为名不可!
——
陈绍表露出要封王的意愿来。
就是对手下的交代。
所以消息传开之后,人人振奋,缓解了军中不满情绪。
大家要看到的,是你的进取之心,你要是没有,那就趁早让出位置,给有进取之心的人来干。
这么多人凝聚起来的利益集团,不可能跟著你混日子,大家都要进步。
汴梁城中,果然是河东籍官员,再次搅动风雨,率先提出请封陈绍为代王。
因为陈绍最大的功绩,应该就是收復了大同,这座失陷百十年的重城。
他的官职是云內诸州宣抚使,
马上,魏礼他们也反应过来,赶紧上书,直言陈绍收復云州,应该按先帝遗詔,封他为王。
不过他们请封陈绍为秦王。
汴梁,皇城,大庆殿。
君臣五人,聚在一堂,神色各异。
赵桓还是不说话,但即使他再木訥,也感觉到了压力。
朝中官员,似乎太热情了一些,这很不同寻常。
李纲嘆了口气,说道:此事,是按压不住了,朝廷应当快些封他个王爵,免得横生枝节。”
吴敏也说道:“没错,等消息传开,耽搁的越久,百姓们还以为是我们不得已封他,反倒不利於朝廷威严。”
“两位爱卿所言有理,只是要封什么王呢?”
“代王!”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秦王万万不能封,虽然他是陕西鄜延路出身,但是封他当个秦王,西军怎么办?
西军投奔他,成光明正大了。
上一个名声最大的秦王,那可是李世民,绝对不能把这个王爵封给陈绍。
赵桓无奈嘆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