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2)

“秦老师一定要谨记,避免争议性话题,防止流量对立。”秦落人真的听着,不停的点头。

灯光组准备就绪,技术支持也到位,主持人正盯着提词板进行开场白,社交媒体管理在场下不停的投放直播渠道,秦落看了一眼demi手机转播,人数正在不断上涨。

“下面有请秦落老师!”

秦落听见名字,走到镜头前坐下,像无数次分享会、签售会一样,她在属于她的位置里坐下,勉强笑着,唤起十分精神力来完成每项工作。

可今天刘佳不在,助理王打炮也走了,只有对面直播部同事冲她竖起了拇指。

三个照明灯在前方笼罩着秦落。

秦落感觉自己被照得过于透明,安全感在身上泄漏,她盯着屏幕晃神,直到主持人又叫了她的名字,她才笑着把皮囊捡起来穿好。

“秦老师,《她杀》这本书已经面世五年之久,一直被列入女性读物榜单之首,先后拿下7个奖项及提名,甚至还是机场书店销冠,您创作之前有没有想到它会这么火?”

“销冠?哈哈。”秦落对于这样的彩虹屁很谨慎,“你们这是哪里来的数据?”

主持人查看手稿回答:“在某经济周刊中一篇关于文创产业特辑里。”

“啊~如果数据准确的话我还挺开心的。”秦落两手规矩的搭在膝盖上,认真与主持人对视。

“《她杀》既作为女性读物首选,又能称霸机场销冠,说明在某种层面我们女性在社会职场的经济独立性与影响在不断提升,文化消费上也很给力~我创作初也没能想到它能在机场卖的这么火。”

主持人翻动手稿,“那您当时是怎么想写下这些故事的?”

这个问题自《她杀》出版以来,秦落回答过媒体无数遍,答案也大同小异,几乎都汇总了她在序章里所写下的创作初衷,她的灵感来源,她的愤怒及思考。

但她这几天被沈一逸缠身,跟着尘封的记忆重新追溯了一遍罗格斯创办的初衷。

初衷。

这个中文词汇,代表了人在做某件事情时所抱有的纯粹动机、热情的起源,以及美好理想。

秦落脑袋里突然闪过了几个提问。

自己写作是为了拯救嘛?

自己创作是为了揭示嘛?

笔下人物是为了投射嘛?

好像自己的文字也披上了腐掉皮囊,看似构造出华丽的提问,但恰恰重新构造了一桩新的监狱。

明明她的创作都是偶然。

她偶然透过月亮想起中秋,孤身一人坐在沙发上欣赏节目里的大团圆,她恨的咬牙切齿,于是在电脑里立下了一位人形。她想着戳破它,撕裂它,然后缝缝补补送它去向崭新大陆,于是它就合理变成了角色。

同样也是偶然。

她看到手机屏幕里的凶杀案,回国的飞机上颠沛流离,她都坐进商务舱却仍旧能被顽皮的小孩子吵到。她侧身观察,带着孩子的母亲一脸焦躁地伸手安抚,而孩子的父亲在旁呼呼大睡。

她当时只是想一刀捅死那些吵耳的声响,想割断耳边母亲的唠叨,想将糟糕的家庭大卸八块。

于是她把名字从《躲在暗处的杀机》改成了《躲在暗处的她杀》

秦落看向摄影机,“因为我想质问叙述体系里的伦理价值是否合理。”

这是原先脚本里没有的答案,主持人愣了一秒。

“我写这本书时是创作最疲惫的时候。”秦落语气平静,她看不见直播评论,也忽略了这是一场直播。

她像是在忏悔,又或者是表明真心,“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快三十岁了,我没有从成功的事业或者社会地位里体验到一丝快乐,我每天都搞到无比沉重,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自己的身体。”

主持人是品牌方邀请来的,人文类节目主持人,文化素养和随机应变能力都有,她放弃了原有的主持稿,认真思考起秦落的回答。

“处置,这个词用在人身上听起来很痛苦。”

“我觉得很多人的精神都挺悬空的。”秦落说完抬起头,远处自家团队正对自己比手势,让她赶紧在内容上回到正规。

但她的思维正在高速飞转,嘴边的话跟不上控制力,脱口而出,“从小我就觉得自己身体里生长了两套语言织体,像两种性别,一男一女在体内交织。”

救命!!!

罗格斯直播团队疯狂在下面比划,甚至他们开始大力挥手,希望秦落能瞧见然后停下。

今晚这些没有经过风险评估的回答,他们无法预估舆论效力。

秦落眨眨眼,“我感觉自己用哪一套语言体系都无法质问自己,我失去了幸福的权利。”

“小时候我以为是自己没有经济能力,没有社会身份,但快到了三十岁了,我发现自己拥有一切,却仍旧无法追问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