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2 / 2)
那些雪,嵌入山顶,危机四伏。
…..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院封档了,上面烨桦的名字都用化名代替了,所以查不到。”fi在解释为什么之前公安给个人信息档案上,不涉及这档久案。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实对于这种案件会有特殊处理。
为了保证未成年人的人生发展,法院一般会将档案名字用化名代替,身份信息删除封档,公安系统除非特别权限,要不然查询起来很麻烦。
fi也是通过烨桦父亲,才找到档案。
“最重要的是,烨桦母亲曾经被烨黎海送进过医院,在2000年医院自杀去世。”fi找到一条新闻,新闻大字报上黑体加深几个大字。
【精神病患者咬伤护士后上吊自杀,医院拒绝家属高昂赔偿。】
“这摊子烂泥,一个挂带着一个。”我看着眼前的这些新闻,脑瓜子嗡嗡作响。
“当年这个新闻闹的很大,医院花了好大力气把新闻压下去的。”fi关掉页面,又找出一个页面,“不知道为什么烨黎海当年没起诉,他花了好大力气去医院闹事,最后不了了之。”
“上吊自杀?”我现在脑袋嗡嗡作响,如果烨桦真的是凶手,那推断她的行为,分析她的藏匿地点,需要具体分析这个自杀的母亲。
这曲折又狗血的家庭故事,让人很是头疼。
“我们找到了一些,你们看能不能用。”
就在我们为狗血又曲折的都市家庭故事而困扰之时,王风来扬着手中的纸,对我们喊道。
第29章 29
“我们找到了一些,你们看能不能用。”
陈墨接过王风来手中的纸张,上面都是一屋子警员快速翻找,重点段落用荧光笔做了重点批注。
陈墨把重点放在烨桦身上,而我主要看王川。
「她就把我关在这样地方。」
我注意到地点方位,立马引索上下文。
「原本我们还在躲猫猫,有个男人敲开了房门,她眼神突然变了,我没见过的样子。她推开我,把我推到地上,慌乱中拽着我的衣服还有我的头发,把我塞进了杂物间。」
这里的她应该就是王川的母亲。
「那杂物间很小,原本就在地下室密不透风,楼上ktv噪音吵的要命,那些男人经常在杂物间这里小便,有股腥臭味像。里面没有什么氧气,骚臭快要把我熏晕了,过了几个小时她领我出来,那男人对我笑,我就踹在他蛋上。」
我找出《目光是你》的原书对比里面的内容。
王川邮件中这部分正好对的上,主角小的时候被关在地下室的遭遇。
只不过烨桦把小男孩的遭遇给加重描写了。
变成了母亲把主人公囚禁起来,扼住他的脖子,让他晕过去,不让他听到屋子外面发出的声响。
而且她着重描写了一根很长很粗的大铁链,那根铁链将房门紧紧锁起来,让男孩无能为力。
这段视角是从房间外部描写的。
「那条铁链在这个工厂待了快20年,风霜使它厚重铁锈嵌入门框,每次摸上去,都会掉下一些碎屑。可尽管它这般斑驳,却依封固着这座监牢,任凭他在里面怎么锤打,都纹丝不动。」
这是映像倒影。
有的时候人们会把实际发生,或者想象混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故事。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在太清晰了,甚至还有时间和细节。
陈墨拍拍我的肩膀,让我看看她手中拿着这段,是烨桦发给王川的邮件,她写道:
「她也许真的爱过你,当你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她抚摸过你的心跳。」
……
“烨桦当年怀孕了。”我心底一震,“她爱这个孩子。”
陈墨似乎想到了什么,“fi,先查一下烨黎生的信息。”
fi点点头,将我交给他的工作放到一边,重新换了窗口开始搜索,不到一分钟给了我们答案。
“一年前,烨黎生在狱中表现良好减刑了,出狱了目前在暨南市一家超市做保安。”
减刑?
“法院判决书呢?为什么减刑?”我越来越觉离谱。
要知道法院给犯人减刑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我国监狱施改造表现施行打分制,如果每年拿到较好的改造分,排队减刑是有可能的。
但这个可行性很小,因为暨南市没有监狱,监狱在省会犯人都会送到那里服刑。
监区会定制一套属于自己的评选办法,经过考核,他们会优先考虑给人才、本地人减刑。因为这样当地公检法可以有效监控罪犯出狱后的生活。毕竟减刑是奖励,不是权利,减刑都是法院审核说了算。
与其给无法预料到结果的犯人减刑,不如直接可以监控到来的方便,省的给社会带来更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