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1 / 2)

('<!--<center>AD4</center>-->眼李连青,半晌嗤笑了声,摇着头让侄子早点混蛋。

李连青心思如何,老县丞看得清清楚楚。就凭他这么蠢笨的模样,还想着贪求孝廉的名额,这才是滑稽可笑之事!

李连青讪讪走了,留下老县丞一人坐在衙内吃茶,那花白胡子一颤一颤的。好半晌,叹息着说了句:“徐娘子……生了个好孩子啊……”

他想着那小郎君在进内衙前,嗓音清冷而好奇地问道:“石城,距离长安很远吗?”那自然而然的话语所带出来的意味,是李连青怎么都想不到的。

老县丞摇了摇头,吃完一杯茶,慢悠悠地站起身来往外走。

虞玓跨过门槛,被引着往外走,在衙门外看到了呆头耷脑的李连青,看他半蹲在马的身边丧气就好像刚被狂风暴雨摧残过的模样,连带着分开前那神气的表情也彻底消失了。

小郎君敛下眉眼。

虞玓性子清冷,可报仇,向来快意。

能当场,从不推迟。

李连青听到脚步声,抬头看了眼那唇红齿白的小郎君出来,哪怕被舅爷训过了,他心里犹有不平,这臊眉搭眼凑过去,忍不住要问:“明府,可同郎君说了些什么?”

虞玓脚步不停,慢慢下了台阶:“明府说,欲送某去县学读书。”

第7章

何县令不敢松口让虞玓去见太守,可于县城而言,这位平州刺史居住何处却不是隐秘的事情,只消出门探听一二,就能知道人在何处。

故而何县令与虞玓打机锋时,一来一往中反倒丢了个县学的位置出去。何县令以为虞玓贪求的是前途,可虞玓对读书做官其实并无太大兴趣。

石城县的县学倒是有,进去不难,但多少还是需要点门路资格。李连青并无太大的兴趣,听完后耸了耸肩,暗自晦气去了。

虞玓牵着马,慢吞吞跟在李连青的后面。

世家门阀虽没落,可终究是大姓,这天下究竟是世家门阀的天下,还是科举的天下,谁又可知?

山东士族,五姓七家……可谓势大。

大腿的刺痛让虞玓走路有些艰难,但他大步走着丝毫看不出他的伤势,只李连青有些恍惚,虞玓跟在后面也没提醒,就沿着县衙外的街道走着。

人来人外,市井热闹,炊烟袅袅,走过的石板路有些破落,那细碎的对话与来往的百姓这么平凡,却是每一个县、每一个州最安详的画卷。

小郎君心思一转,又想到方才何县令那有些难看的面色。

虞玓的话定然膈应到他,估计等那陆公离开后,一个县令要对县城内的孤儿动手有千千万万种方式……小郎君走动得越多,疼痛欲裂,脸色就越苍白些。

虞玓自省,日后还是须得谨慎些。

他牵着马儿,一路走来却有些奇怪。虞玓仔细看了街道上的人来人外,“明府厉害,这街道上竟是连一乞儿皆无。”小郎君淡淡说道。

一座县城,哪怕是最繁华的长安都不可能没有乞丐与游手好闲浪荡之人,可石城县一路走去,却一个都看不见。

李连青不喜虞玓,却喜他那把嗓子,说起话来冷冷清清,听来舒坦。

“陆公来此,县内把乞丐并浪荡儿都收在西集的后头,那里没人去。”这是石城县内都知道的事,李连青也没有隐瞒,随口就告诉了虞玓。

却不曾提及那如同被圈起来的破落乞索儿们要如何讨生活。

虞玓抓着缰绳的手指微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