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2 / 2)
说是在顽,其实两人都在虞府后院的平整空地上练习着搭弓射箭。因着虞玓的认真,家里还特地请来了一个教习的武夫子,每三日就把虞玓和虞陟折腾得死去活来。
虞陟虽不愿,可到底抱着不能让虞玓一个人受苦的心思,勉勉强强还是坚持下来了。他往日在国子学内也是练习过的,绷紧思绪来做还是有点成效。
于是乎刘朝生这封信由门房送至院子的时
', '')('<!--<center>AD4</center>-->候,虞陟是与虞玓一起看到的。
“刘夫子子未免走得也太过潇洒了,如何就不能与我们说一声,也好去送别啊!”虞陟感慨。
虞玓默默的看着信上最后一句话,“你之诗句文采,为师倒也是知道几分,这送别赠诗的场景,你还是莫要献丑了。”
虞玓:……
他默默把书信收了起来,其实昨日刘夫子登门拜访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这猜测,只是没有想到刘朝生走得那么淡定,走得那么快速。
虞玓眯着眼,搭弓,射箭一气呵成。
一箭中靶心。
虞陟在旁边叹息着,“你再这么练下去,总是百步穿杨也未可知。”
弓箭那粗糙的质感摩擦着虞玓的掌心,他淡淡说道:“此事非是我有天赋,只是苦练而已,如那等百步穿杨之天才,须是打娘胎里出来的天赋,我不如也。”
他一贯清楚自己的能耐。
于读书上或许确实有点天赋,但那点是天赋比起真正的天才来说,只能算是萤虫之光。如此想来他所能凭借的,也就只有那么点毅力。
虞陟笑着摇头:“苦练也是一种能耐,说实话,在射箭这件事上我比之二郎还是多了那么一点天赋。可是你瞧我这么些年下来,如今与你也不过是伯仲之间,再不能进一步。”他眨了眨那双桃花眼,拍拍虞玓的肩膀,“寻常人要有你这样的毅力,这世上或许就再无难事了。”
虞玓从接触,到频繁练习至今,也才一年有余。
在刘夫子离开的半月后,这大雪终究还是纷纷扬扬落下,为庭院裹上一层银装。树梢遍布着白色的雪,在人从树下走过时,便俏皮地落下打了一身的扑簌雪花。
雪中有着凛冬的气息。
就是在这样冷极的一日,刘勇给虞玓送来了好消息。
他所买下的那些印刷工人中,有两位有了别出的心意。
雕版的印刷在于能够平整地印出书籍来,这项技术出现已经有数十年,流传到现在虽还未臻至,却也较为成熟。每出一部新书,此前所有的雕版悉数作废,需重新一字字雕刻出新的雕版来。哪怕是再成熟的雕版匠,要做出一部书的雕版来,依着字数不同,少说是一两个月,多得也有几年。
故而这雕版印刷出现至今,还是常以佛经历法等为主,那些动辄几千上万的经典不是没有,只是尚在少数。
而刘勇所说那两位匠人,便是提出了能否把雕版上的字一个个抠出来,变作一个个灵活的单独的字体来,若是有需要的话,再由这些字来挑选框住,减少雕版废弃的次数。毕竟若是一整大片的雕版,一旦有一个字雕刻错误,便需要整个废弃。
这样的思路和想法或许是有可为的,但是在没有做成之前,不管是谁都不能够打包票,或许就是因为这般,那两位有了新想法的工人憋了整十天之后,才忍不住同书铺现在的掌柜说了这事儿。
掌柜本来就知道主家对此事的重视,在得知如此之后,忙不迭与来巡视的刘勇说了,刘勇便径直回了家同虞玓说了此事。
虞玓认真思索了片刻,同刘勇说道:“让他们放开手去钻研,不管耗费的材质几何,只需让他们记住我最初的要求,须得印刷得又快又准确。”
若说他来了长安后有什么最深的感悟,便是若要贫苦百姓出身之艰难,最紧要的莫过于书籍的流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