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2)
王妃直直地看?向他,忽然意识到什么,她没有继续用言语开导儿子,只是道:“过几天我会去城外施粥,你随我一起去。你如今也大了,你父王不管事,以后便是你代表王府的脸面。”
姜绍心里?有些惊诧,但还?是点头应道:“是,母亲。”
道路旁,江都王府的士兵依然在燃烧着甘草和野蒿,气味虽然辛辣刺鼻,好在把周围的瘟疫压制下去。
只见?初春的旷野田畴一片荒芜,光秃秃的田埂显得萧条,灌木丛间是光秃秃的榆树,残留着些许卷曲干枯的叶子。
官道上行人寥寥,即便有行人,面容却总是弥漫着一股不详的青灰色,他们听闻江都王府的府兵到此?驻扎,派发草药治疗疫病,近来又开始施粥,便也在周围安顿了下来。
几个披着破布的小孩围着榆树上蹿下跳,脏兮兮的手往树洞里?掏出一种白色的条形状活物,大口大口地嚼起来。
还?有个蹲在地上的小孩,低头在杂草丛里翻找什么。
姜绍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幕往外面看?,一时间头皮发麻,问道:“母亲,他们这是吃什么?”
王妃语气平淡道:“他是在杂草丛里翻找雁矢和蚕矢,据说里?面有大雁尚未消化完毕的谷物粮食,人若是实在没吃的,吃那个或许还能捡条命。”
姜绍突然感觉身上有点冷,甚至有种想要?呕吐的冲动,把他几个时辰前用的早膳搜肠刮肚地通通吐出来。
他忍不住干呕几下,仿佛一把烧红的尖刀在刮他的五脏六腑。
这时王府的粥棚搭好了,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呼呼啦啦地涌上前,但在士兵们的指挥下,也顺从地排成一列。
王妃出神?地看?向那片荒芜的田地:“你未来便是这片封地的主人,世家为什么是世家,那是因为他们承担起平常人不能承担的责任,而并不是因为他们出生如何,高祖当年也不是和他们一样的流民?你要?做的是保护你的子民,如果你做不到,那你也就不配为君。”
因为担心灾民会扰乱江都本地百姓的生活,王妃下令不允许把城外的灾民放进来,只让府兵不停地熏艾,并派发汤药和食物,也正因如此?,江都没发生暴乱,依旧太平如初。
姜绍忽然就惭愧起来,他从小身子骨不好,很少?出王府,母亲为他请来地方大儒为他传道授业解惑,他读的是圣贤书,平日都以君子的品格要?求自己,却没能真?正地参透那些圣训的内涵。
这一刻,姜绍忽然明白母亲为什么要?亲自带他来施粥,母亲是想让他目睹这世间百态,这以天地为熔炉,杀戮循环,生灵涂炭的华丽血时代。
顿时,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在他肩上,他看?向自己的手,忽而五指收拢,握成一个拳状。
这时,几个衣着不俗的成年人走?向那群孩童,一个个地细心查看?,那是人牙子在在挑人,皮相好的便会卖到王府,江都王的宣华苑从来都缺美人,至于皮相一般的,去处可想而知。
姜绍忽而想起那个男孩,忍不住问道:“母妃,那个孩子也是人牙子卖到王府里?的吗?”
王妃自然知道他口中说的孩子是谁,便道:“不是,他是家生子,但他母亲是人牙子卖进来的,后来进入宣华苑成为一名舞伎,意外怀上他,取名叫梅如意。后来你父王为他赐姓崔,改名为遗琅。”
如意。
姜绍在心里?默念这个名字,梅如意,没如意。
“那他父亲呢?”
“不知道,许是哪个客人留下的。”
王妃叹气:“我也不是让你同情他,天底下可怜人那么多,哪能个个都怜悯得过来。你一直在为檀奴的事心里?不舒坦,觉得那孩子背叛了你,那是因为你识人不清,看?不出檀奴的品性和忠诚如何,对他抱有太多不必要?的期待,这便是识人,你在此?道上还?有待钻研……”
姜绍垂下头,思索母亲话?中的内涵。
这天晚上,姜绍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脑海里?总是这样忍不住浮现出那个男孩的身影。
看?那男孩的年纪,应该比自己还?小几岁,难得的,一向恃才傲物的世子殿下对那个孩子产生一丝怜悯。
不过他又转念想:比起那些饿死在官道上的孩童,呆在父王身边至少?锦衣玉食,没有性命之忧。
但是……他自己是怎么想的呢?他和檀奴会是同样的人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