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1 / 2)
等到别人的目光都从他身上移开后,姜烈这才继续寻找那个畜生:“咦,怎么不在,不会?是趁乱逃跑了吧。”
崔遗琅安抚他道:“没事,反正我已经教训了他一顿,唉,所以说我不喜欢这样?的场合。”
姜烈认真道:“以后再遇到这种事,你告诉我,我一定帮你打回去。”
崔遗琅淡笑着点头,两人凑在一起吃点心说小话,俨然一个自己?的小圈子。
宴席过半,姜绍放眼观察席上所有客卿的脸色,忽然沉声道:“诸卿,寡人要?宣布一件事。”
看到他庄严冷肃的表情,原来肆意欢笑的宴席顿时安静下来,那些?喝得满脸通红的客卿脸色微变,意识到王爷要?说正事,纷纷放下手里的酒杯。
崔遗琅心里一动,知道姜绍到底要?宣布什么,早在昨晚,姜绍便把今日的打算全部告诉了他。
在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后,姜绍轻轻地叹了口气,从身边的侍从手里拿起一封信,说道:“昨天晚上,我得到京城的密使传递出来的消息,常山王七天前已在皇宫暴毙身亡。”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姜绍让侍从把那封密信传下去,所有宾客一一看过,脸色都变得异常难看。
早在一个月前,前朝对继位者已经盖棺定论?,长公主和淮南王虽然来势汹汹,但太后和国舅爷凭借多年?来在京城的经营,也同样?拉拢到在军营里掌有实权的平阳侯做为后盾。
在大朝会?的时候,平阳侯直接当着长公主和所有官员的面,放肆地走上前,将?传国玉玺递到常山王手里,而与此同时,站在常山王一边的官员立马跪下高呼万岁,如此算是彻底分出胜负。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长公主的驸马武安侯居然趁夜发动兵变,杀进皇宫,直接鸩杀了常山王和太后。
政变还是讲究谁的动作?更快,谁的手段更狠辣,如此一来,皇位便只能落到淮南王的手里。
因为路途遥远,地方大部分太守还没接到常山王身死的消息,姜绍在京城也有客卿人手,消息灵通,这才提前知道政变的细节。
姜绍叹气:“淮南王一派杀掉太后和常山王还不肯停手,甚至还把当初支持常山王登基的官员尽数屠杀,太后的娘家更是九族惨遭屠杀,整整七天,午门菜市口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御史?大夫曾琬原本没有站在两位王爷的任何一方,只是因为看不下去淮南王一派肆意屠杀官僚,在大朝会?上站出来痛批他们的残暴,结果武安侯在朝堂上直接拔出砍刀,将?他腰斩。
御史?大夫的身体断成两截,但人居然还没死,他用自己?的血在含元殿的地砖上连续写?了十二个半的‘反’字才断气,他的儿子都被发配边关,妻女也没入教坊司为妓。此乃忠义?之士,却落得如此下场,不免让人心寒。支持常山王的官员里,唯有平阳侯提前得到消息,带着他的两个儿子逃回了老家豫章郡。”
席上的客卿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尚且有一腔报国的热血之心,有些?人原本就是朝廷的官员,只是因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这才愤而辞官,聚到江都王的门下,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重返京城,改变这一现状。
他们当年?也有同僚选择留下,想拼最后一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什么,可?最后他们什么也能改变,反而成为淮南王一派的刀下亡魂,到死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听到姜绍说起当今前朝的惨状,客卿们都不由地低落下来,甚至还能听到有人在暗自垂泪,一时间席上的氛围非常悲戚。
有位客卿开口道:“王爷,我们这些?人都是些?郁郁不得志的俗人,聚在一起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到京城吗?世道如此,国势岌岌,我们个人的能力太过微小,只有聚在一起尚且能有一拼之力。王爷,您想做什么,尽管说吧。”
他看向周围的伙伴,其余客卿也轻轻点头,在江宁郡的这些?年?里,他们亲眼见证这个郡的安稳和太平,和外面一比简直是个世外桃源,也知道这一切的成果都是因为眼前的这个男人,他们都发自内心地钦佩这位江都王。
所有的人都屏声息气,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住上座的男人,姜绍环顾四周,慢慢地吐出几个字:“北上勤王。”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清君侧”这个名号纵观历朝历代,已经用过无?数次,倘若失败,那诸侯王不经过中央命令擅自调兵逼近京畿,便是反贼之举,这是夷灭九族的大罪。
想当年?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御史?大夫晁错为国远虑,上书?言诸侯封邑连郡,非古之制,提议削藩,诸侯王闻言以清君侧为名起兵谋反,晁错身死,但诸侯却并未因此退兵。
太史?令评价其“变古乱常,不死则亡”,没人想做晁错。
有人又?出声道:“王爷,武安侯养兵多年?,光他一个人的麾下有十万铁骑,兵强马壮,光凭江都王府的兵力,如何能勤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