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尴尬的重生[年代] 第141节(2 / 2)
考虑新来的大学生排长是个女的,专门喊了张美瑶过来。
从旅部接人回来路上不短时间,林俊明在连部外号小喇叭,嘴巴一天到晚叭叭叭的,能吹能侃,什么人都能说两句,什么话题都能接。
张美瑶一张圆脸,笑眯眯弯月眼,亲和讨喜。
两人去旅部路上还在讨论新来的排长会是个什么人,什么性格。怎么就想来南部战区呢,来南部战区就算了,怎么就选择到他们这呢?
全国几大战区,唯独南部战区因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战略需求等因素,是几大战区最不安稳,冲突最多,换言之就是最危险地方。
而南部战区重中之重就是边南,与多国接壤,国防第一线,光驻军就有六支。
彼此之间编制不同,但大责任一体,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相互之间各有分工,特殊情况下又相互合作。
而他们第x8集团军,大军区级,直属中央j委建制领导,拥有6个合成旅,5个特种旅和空中突击旅。
他们连部隶属特战x8旅特战营三连,其实只要在校内就业部咨询查一查就知道,特战营三连组建时间才不过二年时间。
是军区为了未来作战,新时代,新战法打造的特战连。
组建两年,排长熬走两位,一位提前转业到地方做科员,一位想法调到机关。这里训练苦,任务重。说多了就是普通人待不住地方。
尤其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学员兵来讲,身心都是极限挑战。
“来前通讯员不是说了,让做好心理准备。顶不多是个文弱书生,在娇气点。人能来这说明有心理准备,前期多帮衬帮衬。”林俊明还没见到新排长人,不过脑子里已经有个大概形象了。
张美瑶点点头。
可等两人到了旅部,见到新排长,干部科的干事激动就差把周晚风档案履历直接背下来了,优秀,太优秀了。
林俊明和张美瑶都不用听干事介绍,入眼第一面就有了主观印象。
新排长的气质沉稳。
眉宇之间英气不凡,目光深邃冷峻。
两人急忙上前把行李分过来,肩扛手提送上车,返回的路上,气氛远没有想象的融洽自如。
张美瑶不时看向林俊明,期盼他赶紧发挥专长,把气氛活跃起来。
林俊明有苦难言,新排长气势惊人,凭他多年的看人经验,新排长应该喜静,哪怕这会他硬着头皮把全连名单背诵出来,旁边这位只怕会轻轻嗯一声,算做回应。
他口条伶俐,也得分场合啊,也得有话可接,有人听有人捧哏啊。
新排长说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觉得不像。
几分钟过去,林俊明自己都受不住气氛,主动说话,想着排长刚来,工作什么不好说,但全连的人他都认识,刚好这个时候能讲。
“咱们连长说话慢吞吞的,但动手不慢,私下有个特别爱好喜欢种菜……,指导员人很好,喜欢看书喝茶,最喜欢碧螺春,他位子上茶叶管够,谁想喝茶找他,还会给你说一堆茶知识,有一回我们炊事班的去借茶叶给全连煮茶叶蛋,硬生生被拽着听了大半个小时炒茶叶,最后茶叶不要了,纯用酱油卤蛋。”
“司务长是个南边人,副指导员和几名干事是北方人,重辣重味,要是连着几天口味淡了,几个人联合去堵司务长谈话,最离谱的一件事,是几个人集资买了一包烟送过去,结果那烟是刚下来的列兵跑腿在小店买的,假烟,假的离谱,直接整过敏了,连着两星期都南边菜式……”
林俊明说起连队的人,一个两个说起来嘴巴利索了。
班长是什么性格,连里一期士官中有个神枪手,刚来的列兵力气大是个闷葫芦。再到训练之外每天晚上还有变着花样的集体活动。
总归听起来,连队生活多姿多彩,一点没提训练的苦和累,任务的艰难和危险。外边人都觉得在部队里每天都是训练,一年到头搞不了几场实战演习,能有什么危险。
可真有秘密任务,重要任务,首要第一条就是保密,也没人能知道。
所以,一直到回到连队,林俊明一直说人,一百多口人几乎快说全了,就差说谁家里几口人,谁老家父母和人争地基这点事都捅咕出来了。
周晚风坐着听着一路,像个认真倾听者。眉头时蹙时舒,听到闹笑话时嘴角轻扬,嗯声带过。
她自己选择的南部战区,自然也事先了解过。安逸熬时间地方她不愿意待。
边南这里大小冲突不断,边境要地,国外力量渗透盘踞,各种犯罪活动频繁,小型武装势利背后背景复杂,内里远不是现在看到的一片和平安稳,实则暗流汹涌,危险重重。
这些话是离校前,宋焱亲口对她说的,希望她能郑重的考虑清楚,重新选择。
如刘书培选择继续学习读研,日后进机关,或者做一名科研工作者。
孙向秋去了北部战区,是她家里替她做的选择,希望她慢慢熬资历出头。
金红杰去东部战区某后勤连队,
方菲依然选择回西部边境。
夏萌萌读研,主要研究信息化作战技术。
大家都对各自的人生做出了选择和规划。
高中时期的那帮朋友也是,云靖雅出国留学,江臣医学院还没毕业,江易读研继续深造,自己说的他将来准备留校任职,做一名高校数学老师。
丁艳华四年本科毕业,选择就业了,她家里情况特殊,父亲烂赌靠不住,四年勤工俭学靠奖学金完成学业,毕业成绩优秀直接进入大公司做实习生,希望能顺利转正。
王菲丽中文本科毕业后准备考公务员。
陆清,从江臣强塞的照片看,人还活着,活的还挺好,照片看都是不同城市的风景照。
周晚风选择去南部战区,只告诉了初中时期的班主任孙木兰,人听到她的就业选择时,沉默许久之后,选择笑着祝福,“你做到了,继续加油。”
孙木兰永远记得那一天,双树中学冷风吹着的小操场上,枯黄的梧桐树叶飘飞落地,有人眉眼认真的对她说,上辈子给国家添麻烦了,这辈子想把余生献给国家。
似懂非懂的话,周晚风却一直朝着它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