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 / 2)

“别管那么多了,反正你下午就要走了。”文英揽住她的肩膀,带着她往堂屋里走,“先去看柏青吧,看完了我们好去吃饭,我快要饿死了。”

几人的视线聚焦到棺前的遗像上。

松年不忍细看,低头盯着香盒,依然是参差不齐的断香,燃了一半便灭了——有三根香是燃尽了的,只剩下短短的红色木段。

这该不会是那天他插下的那三支香吧?

“他这张照片还拍得蛮好看的。”方晴的感叹打断了松年的思绪。

文英取来三支香,拿起桌上的打火机点香,试了几次却没能把香点燃,不禁抱怨道,“这香都受了潮,他们也不知道买些新的,点都点不燃。”

松年接过打火机和香,“我试试。”一下子便点着了,他惊讶地抬眼,凝望着桌上色彩不在的遗像,兀自失神。

方晴拿过他手中的香,默然一瞬,叹道:“世事无常啊。”旋即举香朝亡者拜了一拜,把香插进了香盒里。

“你们先去吃饭吧。”文俊把椅子拉了过来坐下,抬手指着棺材底下的油灯,“这灯不能灭,我得在这儿守着,等他们来了再走。”

方晴不禁好奇,“这灯有什么说法?”

“这是长明灯*。”文俊又补充道,“也叫引路灯,说是为亡魂引路,直至黄泉。”

第14章 灯灭

席上来了生面孔,村里人总忍不住多看几眼,多问几句,弄得方晴如坐针毡。她本就不怎么饿,象征性地尝了几口便借口舟车劳顿身体不适先放筷了。文英也不想在席上逗留,继续忍受探问的目光,索性陪着方晴离席了。

她俩一走,程松年更待不住了,立马放下碗筷追了出去。

他本以为她俩是要回文俊家歇歇脚,打算跟着回去找充电器给手机充电,谁知方晴抬手看了下手表,说这会儿时间还早,提议去周边转一转,叙旧聊天。

他一向不擅长拒绝,只好陪她们一起去。

村里也没什么好逛的,趁着今日春光明媚,文英领着他俩去山林里转悠。

山间五月,芳菲未尽,顺着山涧在林间穿行,阳光斑驳,鸟鸣婉转,难得自在,程松年却始终绷着弦,不能放松。

他踩着她俩的步子,默默听着二人的闲谈,从童年趣事到生活琐碎。他插不上嘴,也不感兴趣,只想快点回去,解开那部手机的秘密。

午后的太阳暖烘烘的,在林子里转了一阵,身上便起了一层薄汗,三人便随地找了块石头坐下来休息。可文英坐不住,指着旁边的小溪说:“这条小溪里以前是有螃蟹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方晴累得不想起身,松年兴致阑珊,只有文英饶有兴趣地撸起了袖子,跑到溪边去翻石头找螃蟹。

方晴看着文英兴致勃勃地模样,忍不住感慨:“她真是精力充沛,一点儿没变。”

程松年闻言抬头,正好看见文英脱了鞋踩进水里,被溪水冷得龇牙咧嘴。恍然间,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年夏天,青哥和文英两人在凤还河里捉青蛙,他和方晴嫌麻烦,都不肯拖鞋下水,便待在岸上看着。

“是啊。”他神色黯然。

往事不堪回首,二人同时陷入沉默。

良久,方晴轻轻叹了口气,“松年,这三年来……你和柏青一直没联系吗?”

程松年怔忪一瞬,垂眸道:“没有。”

“当年,发生了什么事吗?”方晴似乎很好奇,“你们不是一直——”

“没什么,就是……”程松年开口打断,不自觉地攥紧拳头,“长大了,就渐行渐远了。”

“这样啊。”方晴若有所思,忽然又问,“松年,你现在有喜欢的人吗?”

紧握着的手徒然松开,他心里一阵绞痛,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了。”

我喜欢的人已经不在了。

“哎哟卧槽!”

文英那边突然传来一声国粹,程松年闻声抬头,只见文英正扑腾着双臂,竭尽所能想要维持平衡。

眼见她就要翻身落水,他几乎是飞驰过去,眼疾手快地拽住了文英的胳膊,奈何“大势所趋”,他反倒被文英一把拽进了水里,一同变成了“落汤鸡”。

溪水寒凉,冷得程松年一扫疲态,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嗖”地站起了身。

“文英,你真是……”方晴一脸无奈,伸手去拉她,“怎么总是这么不小心?”

“这石头太滑了。”文英冷得“嘶哈”呼气,满脸歉意地对松年说,“咱赶紧回去换身衣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