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2)
宋允挠头羞赧:“我自己也很意外。”
他本想伸长脖子去同居尘搭话,奈何夹在他俩中间的人实在不容忽视,宋允也不想在他面前坐没坐相,只能矜持地端坐原处,先觑了宋觅一眼,双颊微红,怪不好意思地说出感觉做梦一样,生怕自己德不配位。
话音甫落,宋觅和颜道:“贤侄这样的心态,恰恰是谦逊的表现。”
宋允得他夸奖,一下灿烂起来,干咳道:“小叔觉得侄儿写的如何?”
“挺好的。”宋觅先是给予肯定,再而言辞中肯地评价了几句,最后,“只是……”
宋允连忙询问只是什么。
宋觅委婉提出他的诗词风格略显单薄,可能是人生阅历不够所致。宋允狠狠点头,犹如小鸡啄米,仿若寻到了知音。
宋觅趁热打铁道:“其实云游可以激发灵感,有助诗兴。”
他表示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也很支持他出去。
宋允受宠若惊,脸上堆满笑意,不知想到什么,目光骤然暗沉,“可母妃不会答应的,这几日她生怕我会逃跑,除了正常衣食住行,一分钱都没给我,我屋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她藏了起来。”
“我当是什么事。”宋觅勾起唇角,直接提出可以给他提供盘缠,还能给他通关文书。
宋允目光澄亮起来,又担心小题大做,讷然道:“会不会太给小叔添麻烦?”
宋觅叹了一口惜才的气,和蔼可亲道:“后辈若有出息,长辈岂有不支持的道理?”
宋允大喜,俯首感激涕零,顾不得同他们闲谈,冲回家便开始偷偷收拾行囊。
居尘看了眼他狂奔而去的背影,不由回眸看向宋觅,唇角往下一撇。
宋觅:“怎么了?”
他还以为她是想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居尘道:“你帮他,为什么没向他要抵押品?”
宋觅噎了半晌,摸了摸鼻尖,嗤笑开来,“李大人记性这么好?”
居尘几不可闻努了下嘴,自我说服道:“行吧,毕竟他是你堂侄。”
“谁说我没要?我给他钱出京,有我自己的好处。”
“什么好处?难道是他写的诗,能让大梁百姓开心?”
宋觅难以置信地看了她一眼,没想到在她心里,他这么为国为民。
宋觅唇角收不住地同她笑,笑完,眼底泛出一丝微不可察的凉意,一字一句道:“这么有才华的人,不适合京都的纷纷扰扰。本王看着心疼,所以还是少在我面前晃的好。”
前世,多年之后的一天,宋觅路过藏书阁,偶然听见宋允倚在书架前,同居尘说如果他还没出名,她也老了,他俩就凑合一起。
“等你三十岁还没嫁出去,我娶你啊。”
他记得居尘当时笑着说了句,“好。”
后来宋允的诗词火了,却把这茬彻底忘怀,只顾着在外云游,寻找写诗的灵感。他往北一直走,去了青海湖,然后直接往下,前往天竺,到居尘三十岁,都没有回京。
宋觅看着居尘蹙起的蛾眉,目色微沉,“你不舍得他走?”
居尘顿了一下,笑道:“那倒也没有。他开心就好。”
“他开心就好?”
“对啊,人这一辈子,做自己开心的事情,最重要了。”居尘仰头看向窗外的天空,颇有感触道。
宋觅凝着她密长的睫羽,在
眼皮底下投去淡淡阴影,勾起唇角,“你说得对。”
居尘狠狠点了点头,起身把书卷放回书架上,转回首,猝不及防坠入他的视线。
宋觅将她拦在了书架前,垂眸看向她柔软的唇瓣,“我的陶瓷娃娃,什么时候给我?”
--
这一日傍晚,居尘应约来到辞忧别院,将瓷娃娃给他送了过来。
宋觅在瓷镇体验过烧窑,知晓其工艺繁杂,从练泥到彩绘,好的瓷器制作,至少要经过少则七十二道多则数百道的工序流程。
他开口催促她,只是怕她贵人多忘事,眼睛一直绕着别人打转,把答应他的事情抛掷脑后。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履行了承诺。
宋觅将那精致的娃娃捧在手中,左右看了看,是很像他,但,更像少年的他。
宋觅疑惑的视线一过来,居尘如实相告道:“我现在已经手生了,恐怕做不到以前的水平,这是我小时候做的。”
居然拿以前的来凑数,宋觅不禁眼眸半眯,“李大人这是在敷衍我?”
“哪有敷衍?”居尘戳了戳他手上陶瓷娃娃的脸,撇唇,“你也没说不可以用以前的。”
宋觅嗤地一笑,在居尘疑窦的目光下,叹息道:“我还以为,就我没有。”
居尘顿了顿,脸颊浮起一抹红晕,诚恳道:“其实,你是我做的第一个模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