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1 / 2)

她也懒得在一开始,就花心思同他们斡旋。

明鸾似懂非懂,也不爱多思多想,挽住居尘的手臂,笑吟吟央道:“既然大姑娘不去应酬,那我们到江边去逛逛吧,我来的路上就一直听闻虔城江景绝美,两岸还摆满了夜市小摊,有可多有趣的小玩意了。”

居尘勾起唇角,对于明鸾的打听,已经不认为具有什么可信度。但她还是换了身常服,陪她去逛了逛。

差事明日才做交接,没有案牍可看,她一个人独处,怕自己控制不住胡思乱想。

不想这回明鸾竟靠谱起来,虔城江景是真的好,一到夜晚,华灯初上,两岸布满了落地小摊,人头攒动,确实有不少小玩意儿可瞧。

她被明鸾一路牵着,几乎将每一个摊上的商品都过了一遍,明鸾刚发了月钱,忍不住挥霍,不一会儿,手上便拎了好几件打包好的布袋锦盒。

居尘只买了一个九连环,一路过来,都在解它。

明鸾在她身旁叽叽喳喳,从太后娘娘放她下任的消息一出来,李岭的面色变得有些冷漠,温氏也终日唉声叹气,到她们来到虔城,明鸾反倒觉得这儿山清水秀,不比京都差多少,刚好适合她家姑娘转换一下心情。

不过,她此前一直听闻虔城男子个个思想传统保守,认为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不屑同女子共事,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明鸾十分担心居尘今日到任会受到府衙的怠慢与暗中刁难,不曾想府衙的张县丞带着六房与皂吏,恭恭敬敬在公堂侯她多时。

明鸾赞叹道:“林大公子不愧是京都商户的翘楚,人脉就是广。”

这是她从衙署的门房口中打探所得,他们之所以对居尘毕恭毕敬,均是林宗白提前写了信,送了礼,恳请他们多多关照,张县丞当年入京赶考,曾受过林宗白垫付食宿的恩情,他的面子,他总是要给的。

居尘嗯了一声,拆解九连环的双手略有停顿,不由分神去想林宗白一介商户,如何能在比她奉旨下任更早的时机里,提前得知此事,并早早做出了安排。

是谁告诉他了吗。

居尘梳理九连环的思绪,一时间变得有些絮乱,她转了两圈,又忘记拆开它的头在哪儿了。

明鸾原想一直逛到夜市尾部,她们再折返回去,但见居尘反应迟钝了不少,几次她说话,她都过了好一会才接,明鸾看她一副困倦的模样,回想这些天确实奔波,转身将她拉了回去。

往回没走几步,路边忽而多了一位卖糖葫芦的商贩。

明鸾遗憾道:“怎么之前来的时候都没看见,不然就能一路吃着糖葫芦过去了。”

她下意识努起小嘴抱怨,并没有留意到居尘一瞬间的僵硬。

“姑娘想吃吗?我们买回去吃也行。”

“我……不想。”居尘垂下眸眼,轻声细语。

但这一晚,居尘不知是不是有些认床,并没怎么睡着。

她原先没有这样娇气的毛病的。辗转反侧,居尘撑腰起身,坐在床头前,看向了窗外的明月。

虔城的月色,高挂长空,离得极远,不像她之前在吐蕃所见的,又大又圆,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月晕的边缘。

也不知东都今晚的月色,可美。

翌日,居尘邀请了各位乡绅的夫人见面,下午需要出门。为显重视,居尘沐浴更衣,明鸾为她梳妆,花费了不少时辰。

她好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这么费心地帮居尘上妆,平日最糟心的,只是想着如何遮盖她脖颈那些暧昧的红印,而她的脸蛋总是娇嫩地能掐出水来,几乎只需要一点口脂,就能光彩照人。

这会儿没有红印需要遮瑕,居尘的面容却憔悴了许多,虽然居尘解释是昨晚没有睡好,但她尖尖的下颌,总不可能是一晚消瘦下来的。

居尘同那人断了,明鸾是第二天从她湿了大半的枕头里察觉的。

明鸾当时是有些喜意的,毕竟,她家姑娘再也不用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了,居尘那时告知她的语气甚是平静淡然,明鸾以为,不必再和那人有来往,她是喜极而泣。

直到今日,明鸾通过铜镜,望着居尘微妙地垂下眸眼,回避她关怀的视线,明鸾捏住了手上的眉笔,深吸一口气,蓦然回想起,当年她家姑娘说出“报恩”后的,接下来那句话——“也不只是报恩,我也是想要的。”

原来,她并不是为了宽慰她,才说的这句话。

明鸾还是把她打扮出了一副气色饱满的模样,今日是居尘第一天上任,总不能叫人以为她病弱如柳,显得极好欺负。

今夜入宴,席上夫人们明显受了郎君们的嘱托,三言两语,不乏试探,令明鸾意外的是,居尘再也没有摆出之前那一副温和谦卑的样子,没想着一定要给她们留下多好的印象,说话直白,而富有不可招惹的攻击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