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2)
自十年前太一道将所有鬼族赶进深山后,汴州已多年未闻鬼事,未见恶鬼复生为人。
昨日,闻月丹是恶鬼一事传遍汴州。
一时间,半城的百姓闻风而动,打算亲眼来瞧瞧这个恶鬼,亲自欢送恶鬼去长安受刑。
罗刹带着朱砂赶到城门时,已临近辰时中。
万幸,严客喜欢自吹自擂。
原本定好辰时初出发,硬生生因他的连番吹嘘之言,拖到了辰时中。
闻月丹站在槛车中,四目望去,尽是怒目横眉的百姓。
她无助哀嚎,反而招来更多砸向她的石子。
辰时中,槛车旁的严客总算停止吹嘘。大手一挥,便吩咐押解的官差出发:“快走快走,万不可耽误天师定下的行刑吉日。”
眼看槛车将走,前面的路却被百姓们围得水泄不通。
相隔不到十步,罗刹顾不上朱砂,纵身一跃,跳到严客面前站定:“她不是鬼,你不能带她去长安。”
严客蹙眉抱着手,围着罗刹绕圈打量:“你敢质疑我?”
面前的男子在他身边转了好几圈,罗刹头晕目眩,赶忙一把推开严客,指着闻月丹道:“我以性命为她担保,她真的不是鬼,你抓错人了。”
此言一出,百姓们交头接耳。
听到百姓的议论声,严客反应过来,指天大骂:“你到底是谁?竟敢质疑太一道!”
罗刹不欲与他多说:“我且问问你,你凭什么断定她是鬼?”
闻言,严客一脸得意,从随身的褡裢中取出一把尺子,高高举起:“你可知这是何物?天尊留下的地灵尺!只要是鬼,便逃不过地灵尺的法眼。”
罗刹听过地灵尺。
据说是太一道寻鬼的法宝之一,另一个法宝是观照镜。
地灵尺,可寻有形鬼。
观照镜,可照无形鬼。
两物同使,世间一切鬼族无所遁形。
起初,他看见严客掏出地灵尺,止不住的后悔。
悔自己冲动行事,以为严客真是个学艺不精的道士。
结果人没救成,反倒把自己搭进去了。
直到后来,那把据说能寻鬼的地灵尺在他面前晃了又晃,然后直愣愣指向一旁的空地。
严客轻蔑地看了一眼罗刹:“小道并非不讲理之人。你既对闻月丹是鬼一事有疑,我今日便让你见识见识地灵尺的威力。”
罗刹侧身让开一条道。
他算是瞧明白了。
这严客,就是绣花枕头一包草,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废物。
果然,严客又是捏诀念咒,又是上蹿下跳寻天地正气。
多番尝试之后,那把地灵尺,仿佛失灵一般。茫然地左右摇摆,死活不肯指向近在眼前的闻月丹。
围观的人群中渐渐多了质疑声,对着严客指指点点:“他到底是不是太一道的弟子?”
严客抓狂挠头,连连摆手:“不对不对,昨日地灵尺指的就是她。”
罗刹好心上前为他解惑:“或许是地灵尺指向她时,那个恶鬼故意躲在她的身后,让她成了替罪羊。”
有官差上前,小心翼翼问道:“严道长,还出发吗?”
“将闻月丹押回刺史府。”严客收起地灵尺,转瞬抬头看着罗刹摇头,“你们随我去谢宅!”
前去谢宅前,严客又拽走一脸不情愿的罗刹与朱砂。
路上,严客问起罗刹的来历:“贤弟,我瞧你器宇轩昂。不知贤弟尊姓大名,家住何方?”
罗刹随意扯了一个谎:“邕州罗刹。”
严客微微颔首,双手供附于胸腹间:“原是邕州罗郡公家的公子,久仰大名。”
罗刹尴尬地笑了笑,没有接话。
他随意一说,哪里知道邕州还真有姓罗的权贵。
走了约一炷香,谢宅到了。
今日宅门大开,张灯结彩。
站在门口的两个下人看见严客,忙不迭上前:“严道长,又出了何事?”
严客大步踏进谢宅:“将宅中所有人叫至前厅。”
罗刹与朱砂随严客走到时,谢宅前厅已挤满谢家的二十余人。
随着下人们闪身让开一条道,主位之上的两个男子出现在三人面前。
严客对着左边的男子道:“谢施主,闻娘子并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