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 / 2)
她在笑,她的心也在笑。
内心的欢喜,好似有人投下石子,惊起无波水面漾出的一圈圈水纹。
情不自禁,又情非得已。
“知道了,改日买。”
风尘仆仆外出十余日,两人原打算休息个两三日再开棺材铺。
没曾想,马车一到棺材坊,所有老板纷纷探头出来道喜:“朱老板不显山不露水,真是闷声干大事的人才!”
罗刹与朱砂满面不解,只能应付着回上一两句客套话。
等到家,两人才知出了何事。
只见破败的朱记棺材铺门口,竟贴着一张盖着玉玺的黄榜。
朱砂一目十行,迅速读完。
原是长安京畿贡院出了一桩鬼事。
半月前,贡院内的不少解元一觉醒来,身上写满了诗。
更有甚者,在一夜之间被*人剃光了头发。
来年三月便是春闱,因贡院鬼事频出,解元们整日惶惶不安。
神凤帝下令派太一道追查此事。
恰在此时,晋王上疏向神凤帝举荐了两个查案捉鬼的人才。
一曰朱砂,二曰罗刹。
神凤帝听从晋王的谏言,当即下令封朱砂与罗刹为特使,让二人尽快进京畿贡院查明案情,捉住作乱的鬼族。
罗刹慢腾腾读完,盯着黄榜,不时傻笑:“朱砂,在我不懈的坚持下,咱们朱记棺材铺终于要发财了!”
他没来之前,朱记棺材铺开半日歇十日,连个鬼影都见不到。
他来了之后,朱记棺材铺开十日歇半日。虽说老主顾仅砻金一鬼,但总归每月接些吹唢呐送殡的生意,也能赚几文钱。
一朝翻身,他们如今居然能接到神凤帝的生意。
玉玺印清晰可见,罗刹越看越得意:“不错,晋王真是懂得知恩图报,不枉我俩辛苦查案。”
朱砂一把推开店门,回房睡觉。
独留嘀嘀咕咕的罗刹站在原地,小心翼翼撕下黄榜。
刚撕完收好,满面春风的砻金提着食盒赶来道贺:“恭喜小公子!我听县主说了,圣人下令让你们查案呢。”
罗刹迎砻金入店,顺道去伙房烧了一壶热水。
朱砂一向抠门,从不备茶。
故而砻金每回来,都是自己备茶备茶点,还要亲自为罗刹沏茶:“小公子,你们迟迟未归,我担心得睡不着,生怕卫家缠上你们。”
罗刹一边收拾柜台,一边抬头问道:“你这话何意?”
茶香氤氲,缭绕飘散。
砻金将热茶递给他:“前几日,卫郡公上疏,状告晋王与金乡县主杀害县马卫元兴。圣人大骇,派齐王追查此事。仅一日,齐王回禀,此事为真。之后,太子带着一个人证入宫,听说此人是金乡县主府的下人,亲眼见到县主一刀砍死了县马。”
金乡县主杀人一事,确有其事。
可那张黄榜之上,明明留着晋王的名字。
铁板钉钉之事,难道晋王与金乡县主还能扭转局势?
罗刹顾不上饮茶,忙追问道:“后来呢?”
砻金摸着茶杯,目光一沉:“这事闹得满城风雨,朝中大半官员上疏进谏,要圣人严惩晋王与金乡县主。结果前日,长乐公主与赵王在城外纵马游玩,无意间发现县马与一女子勾肩搭背。当夜,有人在一处崖底发现两具尸身,死因是自尽。”
罗刹懵了,卫元兴确实已经死在金乡县主的刀下,他亲眼所见做不得假。
一个被砍了脑袋还大卸八块的人,怎会出现在长安城外?
砻金看他眉头紧锁,赶忙凑到他耳边:“看小公子如此反应,我便知我猜对了。”
“为何?”
“第一,赵王身子差,冬日从不出门。第二,这县马既然胆大妄为与人私奔,又何必为了县主的名声跳崖自尽。因此我猜县马早就死了,崖底的两具尸身不过是平息风波的替死鬼。”
罗刹心虚地笑了笑,砻金知他有难处,并未追问:“反正你们没回来是对的。卫家抵死不认崖底的尸身是县马,四处派人找你们作证。也就昨日,大理寺上疏说县马死因无疑,此事盖棺定论,才算彻底尘埃落定。”
他们的行踪,晋王定愿意保密。
可王衔之明摆着与晋王不和,难道未曾泄密?
对面的砻金看他神色茫然,咿咿呀呀叫喊起来:“对了,我还忘了一件大事。”
“何事?”
“朱砂的旧相好,又死了一个。”
“谁?”
“王太师的儿子王衔之,就是上回你托我打听过的那个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