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2 / 2)
从进入京畿贡院开始,朱砂好似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她知道哪里有小路去甲庚湖,也知道偏僻的庖屋在何处。
朱砂挠挠他的手心:“我曾经陪一个旧相好,来此查过一个案子。案子查了两个月,我们在贡院便待了两个月。你想知道是什么案子吗?”
“你的旧事,我不想知道。”
“二郎,你自信些。他没你高没你俊,还不如你贴心知趣。”
罗刹委屈诉苦:“可你也认认真真喜欢过他。一想到你们曾经在此处花前月下,我这心,便难受得很。”
他与她走过的路,是曾经那个男子陪她走过的路。
甚至于今日的冷月,或许也曾照在他们身上。
那时的他们,一如今日的他与朱砂,牵着手漫步在月下,说着海枯石烂的情话。
朱砂听着他的唠叨,笑得东倒西歪。
逗罗刹看罗刹吃醋唠叨,果真是天下第一开心事。
罗刹一路听她的笑声,更觉醋意翻腾:“怪不得你对那间房熟门熟路,他那时便住在那里吧。”
朱砂咬着唇憋笑:“你真聪明,这都猜到了。”
果然如此,他宁愿自己猜不到。
罗刹气急,闷头往前走。
朱砂小跑一路,总算在他进房前截住他:“吃一个死人的醋,你也不怕瘆得慌。”
“他怎么也死了?”
“与几个恶鬼勾结,妄想造反。偷盗太一道秘宝时,被山君姑姑发现,一掌打死。”
“活该。”罗刹回头,苦口婆心劝道:“除了我,你的相好,怎么一个赛一个的差。你听我的,千万别往下找了。”
朱砂扑到他的怀里大笑:“我知道。二十克我,十九才旺我。”
临睡前,罗刹说起这件案子:“我所知道的鬼族中,好似没有与此鬼相符之鬼。此案,会不会是人做的?”
朱砂觉得不是:“你瞧见那四个人的脑袋了吗?一夜之间,四个人,全被剃成了光头。若是人做的,起码得是四个人同时作案。”
罗刹想了想,也赞同她的猜测:“确实像是恶鬼所为。不过,经今夜之事,我们虽暂时找不到恶鬼,但可以先排除两个人的嫌疑。”
“那两个败类?”
“对。”
藏在贡院中恶鬼,心思缜密还极度自负。
而崔邡与赵远徽,皆是徒有其表的好色之人。让他们改诗,只会改成淫词艳曲,远不及恶鬼的博学与文采。
【作者有话说】
[1]改自:五代.李煜《菩萨蛮》
[2]改自:宋.苏轼《南歌子有感》
第31章 科举鬼(三)
◎“哪有伤风败俗之事?恶鬼作祟罢了。”◎
罗刹是被外间的脚步声吵醒的。
一旁的朱砂睡得正香,他不敢喊她。只好轻手轻脚下床穿衣,简单洗漱后跑去外面凑热闹。
外面来来往往,全是穿着襕衫的书生。
罗刹跟在几人身后,一路拐到一间房门外。
这间房,他来过。
就在昨夜。
围观之人七嘴八舌,手指着房间指指点点,罗刹侧耳细听。
“啧,崔五郎平日里瞧着高风亮节,结果和赵远徽那厮放纵一夜,真是有辱斯文。”
“听说皇甫侍郎发现他们时,正上面贴着上面,下面连着下面,‘五郎’‘赵郎’叫唤呢。”
罗刹在身旁几个书生的淫.笑声中,大概猜到逍遥梦是何物。
和朱砂的法子比。
他的法子确实不够损。
乌泱泱百余人堵在门口,皇甫睦站在窗前,盯着窗外叹气。
床上的两人偶尔溢出几声呻吟,他回头厉声吩咐道:“按住他们。”
今年是皇甫睦第一次管京畿贡院的解元安置之事。
没想到,方接手两个月。
先是贡院闹鬼,惊动圣人。
后又出了这一摊子腌臜事,如今尚不知如何收场。
万幸,礼部尚书曾仲豫及时赶到。
方一入内,他便冷声命令道:“还愣着作甚?找两顶帷帽把人遮住,尽快送回房,万不能耽搁三日后的解元宴。”
透过窄窄的门缝,皇甫睦瞄了一眼外面正看热闹的解元:“呻吟声响了半宿,已有不少解元听见。他们二人在贡院做下如此伤风败俗之事,依制应赶出贡院。若今日轻易送回,怕是不能服众……”
曾仲豫眼神凌厉,步步逼近皇甫睦:“哪有伤风败俗之事?恶鬼作祟罢了。”
皇甫睦震惊抬头又慌忙低头:“下官明白。”
架子床的两人早已停止挣扎。
神智恢复的一瞬,崔邡一脚踹到赵远徽的心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