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2 / 2)

两人并肩走在路上,朱砂的手拢在披袄中取暖:“明日出发去灵州,水樁可能去投靠白玉荷了。大理寺已查明,水樁夺身的蔡茶婆,原名叫白玉莲,是白玉荷的亲妹妹。十年前,白玉莲杀人后逃走,自此改名换姓,成了蔡茶婆。三年前,两姐妹重逢……”

这截路,无一盏灯笼。

四下除了朱砂断断续续的说话声,便只剩下罗刹如擂鼓的心跳声。

前方的灯影晃动,罗刹呵出一口酒气,转身利落地将朱砂按在墙上。

喘气声交缠,他缓缓靠近,捧着那张脸,温柔亲下去。

一墙之隔的爆竹声在耳边炸开,朱砂吓得一颤,罗刹立马捂住她的耳朵。

那个吻结束的最后一刹那,有一句无奈又悲伤的话随爆竹声同时响起:“朱砂,我到底哪里比不上他……”

朱砂光顾着害怕,并未听见来自头顶上方的那句喟叹。

又或许,她听见了,却不知如何回应。

翌日出发前,罗刹想起曾答应帮赵、白二人去西市买膳食。

一早,他提着两个食盒出门,一路走出棺材坊。

今日见他便躲开的人少了几个,倒多了几个虽面有惧色,但仍勉强笑着与他招呼之人。

仅是如此,他已觉欣慰不少。

沿西市走了一圈,罗刹轻松买到卢家馄饨与胡麻饼。

唯独粟米粥,接连问了几家,皆说没有。

一打听才知,西市半月前开了一家食肆,专做素斋。

尤以粟米粥与蒸饼,最为出名。

几家食肆自知技不如人,便知难而退,不再做粟米粥。

罗刹原本打算买两碗大麦粥敷衍了事。

当下一听食肆老板之言,顿时好奇心起,忙不迭跑去几人说的食肆:“反正朱砂那个大懒鬼午时才起,我去凑凑热闹。”

此食肆在西市北面,名曰:妙记食肆。

门口来来往往围满了人,全是来此买早膳的百姓。

罗刹仗着身量高,硬生生从外围挤进第一排。

一抬头一开口,却是一句带着欣喜的疑问:“妙善?”

妙善乍然见到他,更是喜极而泣:“呀,是罗施主,快进来!”

罗刹随妙善进到食肆的伙房,灶台前有一个光头男子正在不停忙碌:“妙*福?”

妙福停下手中的动作:“是你!”

三人寻了一处空地慢慢叙旧。

罗刹:“你们怎来了长安?”

妙福拍拍身上的面粉:“林刺史抓走我与师弟后,打算治我们一个包庇恶鬼之罪。”

这林刺史,不仅是个废物,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罗刹:“万幸老天有眼!他官位不保,已被抄家。”

“施主依然嫉恶如仇。”妙福与妙善对视一眼,乐呵呵笑道,“不过,在老天开眼之前,恩人救了我们。”

“恩人?”

“对,恩人说他受人所托,请我们来长安开一家食肆。”

妙福原想推辞,可他和妙善已无落脚之处。

于是,等回哑子庙祭拜妙常后,他们便来了长安。

妙福乐呵呵笑着:“经妙常师弟之死,我总算想清楚。只要佛在心中,做和尚与做膳夫,并无区别。我与妙善师弟,盘算着在长安赚够千贯,再回鄂州哑子庙。往后余生便遵循妙常遗愿,改庙为妙常院,收留孤寡之人。”

罗刹一面由衷赞赏两人的义举,一面心乱如麻,试探着开口:“救你们的恩人是谁?”

妙福启唇,说出一个名字。

一个完全在罗刹意料之外的名字:“鹤鸣真人。”

“鹤鸣真人?”

“对。恩人随太子殿下驾临鄂州,不知从何处听闻我们被林刺史抓进狱中,便开口救下我们。之后,他又派人一路护送我们至长安,帮我们上下打点。”

叙旧多时。

临走前,妙善笑着塞给罗刹一袋子蒸饼与四碗粟米粥:“恩人说,你特别喜欢吃蒸饼。”

“多谢你们,也多谢他。”

罗刹失神丧魄回到棺材坊。

赵、白二人见他拎着食盒,立马围上来:“二郎,买到了吗?”

“嗯。”

罗刹回神,将几样膳食分给两人:“我和朱砂要去灵州,这袋蒸饼便留给你们吃吧。”

袋中的蒸饼冒着米香,赵老板一把夺过,生怕罗刹反悔。

“二郎,你们何时回来啊?”

“不知道……”

或许,他再也回不来了。

朱记棺材铺的几步外,栓着三匹马。

通体枣骝色,如黑缎一般油光闪亮。观之筋骨强健,昂首怒目。

上好且难得的青海骢。

由吐谷浑进献,是大梁皇室的御马。

等罗刹走近细看,萧律从店中走出:“罗君,就等你了。师姐与师兄三日前已经先行一步,快马赶去灵州。”

两人正说着,朱砂拎着两个包袱,掀帘而出。

“人齐了,我们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