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1 / 2)
“哈哈哈,真巧啊……”
后院厢房。
朱邪屠顾不得齐王李隽尚在房中,怒气冲冲破门而入:“吞赞,你挑拨金葶,害我全家!”
唤作吞赞的男子,四十上下,高大魁梧。
眼下,面对朱邪屠的指控与质问,他好似委屈的孩童,眼含热泪看着端坐在桌前的李隽:“大王,朱邪都督妄信他人之言,诬臣杀人。臣百口莫辩,但凭大王处置!”
朱邪屠双手递上金葶的遗信,里面详细记录了吞赞与金葶密谋的过往:“适才我问你从何得知魏王毙于丝弦,你竟骗我说是长乐公主所言!”
李隽一目十行看完信,心中对此事,约莫信了三分。
不过,顾及吞赞对自己忠心耿耿,他问道:“朱邪都督,你可还有其他证据?”
物证虽有,人证却已死。
朱邪屠愣在原地:“大王,此信是金葶亲笔所写,难道还不够证明吞赞挑拨杀人之事?”
李隽面上有些犯难,深思后方道:“吞赞与你之间,并无仇怨。照你之言,金葶为了魏王,残害你全家性命。或许今日这信,亦是金葶挑拨离间的诡计……”
他的话未说完,朱邪屠便急切地开口:“百余年前,吐蕃吞弥氏对沙陀人横征暴敛,肆意打骂。先祖带领沙陀族人叛逃吐蕃,归附大梁。从此,吞弥氏视沙陀人为叛徒,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吞赞,便是吞弥氏的嫡系子弟!”
吞赞双膝一弯,扑通一声跪到地上:“大王,臣对大梁的忠心,日月可鉴。”
这场书房争论,最后由李隽拍板:“好了!你们都是本王的左膀右臂。朱邪都督,你既无旁的证据,本王看不如就此作罢。至于金葶,待本王回到长安,会亲自上疏,严惩其罪。”
朱邪屠怒气未消,但碍于李隽偏帮吞赞,只能咬牙咽下这口恶气,拂袖而去。
门外的朱邪孝义更是怒目切齿。
等朱邪屠一出门,他便攥紧拳头,紧跟上去:“阿耶,您对齐王殿下赤胆忠心,他如今却偏心凶手!依儿子看,东宫方为继。”
朱邪屠疾步往前走,边走边沉声道:“二郎谨记,齐王殿下此行乃是借道赴胜州,顺贺为父寿辰。”
剩下的半句话,直到走出回廊,他依然未曾说出口。
大儿子已死,他不想小儿子为了报仇,卷入太子与齐王的争储风波。
安定门,他不愿再去第二次。
【作者有话说】
[1]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2]出自战国屈原《楚辞九歌山鬼》
第63章 琵琶鬼(七)
◎“你是谁?!”◎
落雪成寂,百花谢绝。
这桩琵琶杀人案,最终以灵州刺史金葶服毒自尽,惨淡收场。
朱邪尽节死后的第五日,藏在灵州的白玉荷被抓。
第六日一大早,方絮的催促声响遍整个后院:“师妹,快起来查案!”
朱砂将头蒙进被子,执拗地不肯起。
罗刹立在床前,反复劝道:“朱砂,你师姐在叫你……”
耳边一会儿是方絮震耳欲聋的吼声,一会儿是罗刹的小声低语。朱砂一把掀开被子,气不打一处来:“迟早被你烦死!”
昨夜风雪交加,今日积雪满道。
远处白雪浮山端,近处梅花枝上层层白。
罗刹与朱砂一前一后,走去灵州府衙。
官邸离官署不远,出府往东行数百步,大道尽头便是。
风大雪狂路难行,艰难走了不过百步,朱砂累得气喘吁吁,索性坐在石墩上歇气。
罗刹虽脚下生风,耳朵却时刻听着身后的动静。
耳中的脚步声突然消失,他赶忙回头,见朱砂面上惨白,便问道:“要不我背你?”
朱砂摆手拒绝,顺口问起他消失一事:“你这几日在忙什么?我每日一睁眼,便看不到你。”
四日前的午后,罗刹抱着霜月雷消失。
之后的每一日,他都不见人影。
朱砂有时枯等半宿,才可能匆匆与他见上一面。
罗刹走近,背过身半蹲在地上:“上来吧。你再耽搁下去,他们又要搬出太一道的规矩教训你。”
一想起方絮与徐雁声往日的大道理,朱砂叹口气,认命似地起身往前走。
走出很远,罗刹疾步追来:“我白日在找琵琶弦,夜里在学《山鬼》。”
朱砂:“你想用霜月雷抓住琵琶鬼?”
前路雪茫茫,辨不清方向。
罗刹伸手稳了稳她摇摇欲坠的身子:“嗯。霜月雷是天下第一琵琶,长赢不会放弃它。我打算过几日,便在青楼设琵琶斗乐宴。以霜月雷为饵,用激将法引出长赢真身,再杀之。”
琵琶鬼一族,真身实为一把琵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