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 2)

朱砂不信邪,待将马栓到庙旁的槐树后,她大步踏入山神庙。

这座山神庙年久失修,久无人来。

庙中前院的枯叶,盖了一层又一层。

从前院走到正殿,短短一截路,朱砂慢慢在走。

“咔吱”声犹在耳边,却在殿外的台阶处忽然变为“哗啦”声。

断裂声从清脆转为闷响,朱砂低头看向自己的脚边。

随着左脚缓缓挪开,她发现台阶处的落叶竟比院中厚实许多。

蓬松层叠的三层新鲜枯叶,泛着异样的光泽。

朱砂忙不迭蹲下身,刨开表层的新鲜枯叶,几片压成褐色的叶痕赫然出现。

压痕深,轮廓清晰如拓印。

料想有人近日曾在此处焦躁地来回走动,反复踩踏枯叶。

朱砂心中隐约有了一个猜测。

思及此,她继续往正殿走。

殿中仅剩两个破烂的蒲团与一个断臂的观音像。

她走过蒲团,又退后两步。

两个蒲团,特别古怪。

照理无人来此,蒲团朝上的一面会积尘。

可今日庙中的蒲团,面上却满是苔痕。

朱砂翻开蒲团,果然发觉不对劲。

本该泛着湿冷苔痕的背面,如今干燥无尘,像是有人坐过。

她站在殿中,朝外望去。

刻意翻面的蒲团,仓促撒上的陈叶……

有人在引导她,或是误导她认为罗刹四人从未来过山神庙。

眼见庙中再无线索,朱砂提步往外走。

绕着山神庙来回闻了三圈,还真让她找到一个证据。

一包掉落的红枣。

若她没记错,装红枣的荷包,是虞庆随身所带之物。

虞庆贪吃,不可能平白无故丢掉红枣。

再者,这荷包是他的阿娘所送,他断不会轻易丢在此处。

除非他是迫不得已才丢下荷包。

譬如,吃枣时被人偷袭;又或者是他被带走前,故意丢下荷包,留下证据。

总之,不管何种猜测,皆指向同一个真相。

有人带走了罗刹。

又或许,是罗刹自愿跟着此人离开。甚至为了骗她,费心掩盖所有痕迹。

毕竟罗刹是鬼,还有修为在身。

这世上,无人能悄无声息地带走他……

朱砂有些茫然地站在原地,她不知该相信哪个真相。

相信罗刹毫无反抗地被人捉走?

还是相信罗刹与三鬼合谋,早在乌兰县时,他们便策划好了今日的出逃?

地上的红枣陷进雪中,朱砂伸脚盖住那一抹刺眼的红,似喟叹般低头轻语:“算了,我本就要放你走的……”

如此也好,她不用绞尽脑汁找理由赶走他。

从今往后,他们再无瓜葛,形同陌路。

檐前碎雪簌簌崩落,不偏不倚砸到朱砂的头上。

她疼得想哭:“骗子!活该被骗!”

前半句骂罗刹,后半句骂自己。

她第一回 摸黑赶路,生怕他多等半日,结果他早已一走了之。

又一团积雪砸下来,朱砂气得跺脚:“烦死了!”

足尖一点,她旋上飞檐,打算将讨厌的雪团全部推下去。

积雪覆瓦垄,新雪填甍波。

满目的白中,她看见飘扬在雪中的一抹红。

她小心翼翼走过去,原是系在房檐左面鸱吻处的一截红布。

寺庙屋檐上出现红布并不稀奇,大梁民间自古便有系帛祈愿的风俗。

奇怪的是:布帛被人有意从低处挪到了高处。

更奇怪的是:布上横着焦痕,半幅布面满满当当全是用木炭书写的女子名字。

她留心数了数,名字写了十二遍。

字迹从端正到潦草,料想写字之人是个焦急等待心上人的男子。

“朱砂。”

她启唇读出声。

“傻鬼,整日净做些傻事讨我欢心……”

漫天雪下,朱砂立于屋檐之上,瞑目凝神:“天地自然,秽气分散。”

一瞬间,周遭十里的气味直往鼻子中钻。

她细细分辨每一种气味,直到闻出一味不该出现在荒山野岭的龙涎香。

以及一股若有若无的鬼炁。

看来不是有人带走了罗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