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1 / 2)

皮尔洛、阿莫斯、雷东多、加图索、鲁伊科斯塔、安布罗西尼、卡卡……

安切洛蒂处于幸福的烦恼之中。

他是看菜下碟的类型——纯褒义——老板给他什么人他就用什么人,很少会像是别的教练那样理直气壮要买某些球员,安切洛蒂总有自己的“退一步考虑”。

但是他看到这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的中场还是忍不住叹气。

卡卡的加盟和迅速展现出的非凡天赋打乱了原有的中场平衡。

他最适合的位置当然是前腰或影锋,而这正是鲁伊科斯塔的领地。

但是卡卡凭借其独特的、极具破坏力的现代踢法,迫使安切洛蒂必须找到让他首发的方案。

他只能开始尝试做一下转变。

既无法舍弃皮尔洛的传球组织能力,也不能忽视阿莫斯的经验、技术和全面性;同时,鲁伊科斯塔的状态和地位也需要考虑,加图索的防守不可或缺……如何把这么多巨星塞进一个合理且有效的体系呢?

阿莫斯前提,皮尔洛后撤。

为卡卡腾出空间,这是变化带来的关键效果和主要目的。

实质上是在中路攻击区域为卡卡清理出了跑道,让他获得了在对方防线和中场线之间自由冲刺、接球、突破的空间,最大化发挥其速度和冲击力的优势。

但是让安切洛蒂没有想到的是,后撤皮尔洛这一举动带来了足以改变足球历史的战术创举。

皮尔洛在后腰位置的组织才华被彻底解放。

而阿莫斯从原本的中前卫位置前移,活动范围更多在对方禁区前沿到中场线之间。

这是为了和后场连接,也算是角色的转变——他从第一组织点变成第二组织点,在卡卡身后或侧翼,利用自己出色的技术、控球能力和传球,衔接后场的皮尔洛和前场的卡卡或前锋。

当皮尔洛被盯防时,阿莫斯就是最重要的接应点和第二出球点。

安切洛蒂的战术板被反复擦拭又画满,训练场上,新的阵型在磨合中逐渐成型。

起初,并非一帆风顺。

皮尔洛后撤到后腰位置,意味着他需要承担更重的防守职责,这并非他天性所长。

他的传球视野,在更靠后的位置上固然拥有了更广阔的观察空间,但也意味着一旦被对手强壮的中场缠上或逼抢,身后就是防线最后的屏障。

几场热身赛里,对手显然发现了这个新变化,试图用凶狠的逼抢切断皮尔洛这个源头。

加图索的作用在此时被无限放大。

这位屠夫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守护皮尔洛而存在——他不知疲倦的奔跑、精准而强硬的铲抢,为皮尔洛清理出从容观察和出球的宝贵空间。

而阿莫斯的前移则是另一番景象,他的技术炉火纯青,控球、摆脱、短传渗透无一不精。

从原先需要更多纵向连接、承上启下的中前卫位置,推至更靠近对方禁区的前腰或影锋区域,阿莫斯的角色发生了微妙而关键的转变。

阿莫斯不再是唯一的组织核心,而是成为了前场进攻的润滑剂和节奏掌控者。

当皮尔洛的长传调度撕开防线第一层,或者卡卡凭借惊人的爆发力冲开缺口时,阿莫斯总能出现在最合理的位置,或接应过渡,或送出致命一传,或利用自己出色的远射能力制造威胁。

当然,这一切的核心动力源,是那个身披20号球衣的巴西小伙子。

卡卡的表现远不止于“潜力”。

在安切洛蒂放他上场正式比赛中,表现得就像脱缰野马。

卡卡的启动速度让所有试图盯防他的后卫都感到绝望,那是一种结合了绝对力量和优雅协调的冲刺,每一步都带着摧毁防线的决心。

当然,最令人惊叹的是他的控球能力。

哪怕是在高速奔跑中,他对球的控制依然精确得可怕,变向、趟球一气呵成,仿佛球是他身体延伸的一部分。

卡卡并非传统的巴西“魔术师”,没有眼花缭乱的踩单车或牛尾巴,他的突破简洁、直接、致命,依靠的是绝对的速度、精准的触球和瞬间对防守空当的敏锐洞察。

这就让米兰的比赛变得越来越流畅。

然而,新的体系也带来了阵痛和挑战。

最大的问题,是鲁伊科斯塔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