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2 / 2)

在圣西罗,鲁伊科斯塔的登场确实带来了变化。

他的传球视野和创造力,是布罗基所不具备的,而他也多次尝试用精准的直塞或长传寻找舍甫琴科和卡卡,试图打穿波尔图的铁桶阵。

但是穆里尼奥在2004年的大巴相当无敌。

全员退守禁区。

拜亚在门前高接低挡,卡瓦略和科斯塔一次次用身体封堵射门——当然,卡卡依旧被重点照顾,他的每一次突破都异常艰难,陷入了重重包围。

舍甫琴科的抢点和因扎吉的跑位,也被经验丰富的波尔图后卫死死盯防。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比分依然是0:0。

圣西罗的歌声中开始夹杂着焦虑。

安切洛蒂不断调兵遣将,安布罗西尼、托马森悉数登场,加强冲击力。

比赛进入最后二十分钟,米兰的进攻几乎变成了半场攻防演练,波尔图全员退守到禁区前沿。

第88分钟,米兰获得角球。

皮尔洛开出,前点一片混战,足球被波尔图后卫顶出禁区。

外围的加图索奋力将球再次顶回危险区域。

混乱中,因扎吉如同幽灵般出现在小禁区线上!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落点,在身体失去平衡的情况下,用右脚外脚背极其别扭地一蹭!

皮球变向,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越过了奋力扑救的拜亚,飞向球门远角。

整个圣西罗的呼吸停止。

砰!

皮球重重地砸在门柱内侧,然后……沿着门线快速滚动!。

就在它即将越过门线的一刹那,波尔图回防的后卫保罗费雷拉如同神兵天降,一个惊险的滑铲,在门线上将球解围了出去。

“noooooo……”

这球就差了几厘米。

球场边爆发出巨大的叹息声。

裁判示意比赛继续。

波尔图球员惊魂未定,拜亚疯狂地拍打着门柱。

最后几分钟的狂攻,米兰再未能创造出如此接近破门的机会。

当终场哨声响起,比分定格在0:0。

总比分0:1。

ac米兰倒在了决赛的门槛前,仅仅差了一个球。

“就差一个球……”这个念头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是阿莫斯的缺阵导致中场失控,首回合丢球?是圣西罗那记击中门柱的绝杀球欠缺毫厘之运?是穆里尼奥的战术部署确实更胜一筹?无数的“如果”和“就差一点”,让米兰球员带着遗憾和不甘把所有精力放在了联赛上。

至少0304赛季他们并不是一无所获,他们在意甲联赛中以34赛27胜7平的成绩赢得了联赛冠军。

联赛结束,硝烟暂歇。

队医希望阿莫斯放假之后也老老实实休息一段时间,但是当意大利国家队的征召令如约而至时,阿莫斯还是非常兴奋。

不过在2002年世界杯之后,意大利国家队原本的结构就开始变化了,老大哥队长马尔蒂尼退出,而斯帕莱蒂与意大利却好像还处于磨合期。

他放弃了若日尼奥而选择了刚刚复出,还有涉赌记录的法焦利。

大家都不觉得这是个好事。

哪怕是在训练场上,他们都能看出来法焦利不在状态。

而因扎吉也没有被斯帕莱蒂选中。

但是米兰还是选中了四个:阿莫斯、内斯塔、皮尔洛、加图索。

“皮波不太高兴,”阿莫斯说,“斯帕莱蒂说皮耶罗在预选赛上的表现比他更好,所以没选他。”

皮尔洛只是轻轻嗤笑了一声,慢悠悠地抬头:

“表现更好?”

皮尔洛的语气十分平淡:“我倒是觉得斯帕莱蒂对皮波有意见。”

皮尔洛这火气当然不是冲着斯帕莱蒂,毕竟皮耶罗和大因扎吉不是一天两天的矛盾了。

这矛盾源于尤文图斯时期的战术地位之争,在皮波去米兰后,演变成了媒体和球迷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更在国家队有限的前锋位置上形成了直接的、刺刀见红的竞争。

皮尔洛作为皮波在米兰的亲密战友和战术核心,对皮耶罗在国家队某些时期占据主力却表现平平——尤其是2002年世界杯——本就颇有微词,此刻皮波因“皮耶罗表现更好”这种理由落选,无异于在皮尔洛本就对皮耶罗的观感上又浇了一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