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2 / 2)
他有意将最后一句话说得缓慢,沈庆年表情肉眼可见地变难看,殿内也在几声压抑的咳嗽声里陷入沉寂。毕竟让他们此刻坐在这里争论的始作俑者,便是这六人里其中一人的后人。
但沈庆年还是碍于面子坚持到,的确。不过寄荷长公主诸位还是要再考量,她母妃是淮南甄氏,外戚干政的例子,各位想来也清楚。
卫焕不语,看上去算是默认了沈庆年所*说。而内心却在腹诽,如今玄朝这处境,倒还不如外戚干政。
诸位讨论了这么久,可有了结果?
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人逆光走入大殿,在地面拉出颀长的影。明明身着素色白衣,领口却纹出火焰云纹,红得有些灼眼。即使是着素色丧服也难掩她明艳姿容,在她步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不禁想起史书中绛衣雪尘四字,今朝却能亲眼目睹,当年的叶照临,也许也是此等风姿。
殿内众人皆起身行礼,卫焕更是急急忙忙地把主位让了出来,参见宁王殿下。
叶晨晚也并未推辞,旋身坐在主位之上。卓文远躬身献上一本册子,殿下,这是皇室族谱,您请阅。
他并不关心下一任皇帝的人选,说到底他并不是有权势去主导的人,却又要因为礼部尚书的位置卷在风口浪尖中。叶晨晚表面上说着此事由礼部商议,但谁都清楚最后拍板的人还是叶晨晚,他要做的无非是点头和听话罢了。如今赶紧把皮球踢回叶晨晚手中,他才能呼出一口气。
而叶晨晚拿过册子,只信手翻了两页后,指尖便微妙地停留在某一页上,本王觉得,二皇子玄昭,可堪大任。
陈王?含元殿内窃窃耳语,大约是突然有人提起这位无人关注的皇子,实在是让人意外。
殿内反应都在意料之中,她知道在座的这些人各怀心思,支持谁的都有,便独独没有将宝压在玄昭身上的人。
座下有人大概想反驳,却偏偏发现这位皇子因为太过低调,甚至不知道有什么缺点。只得又为自己主子进言,三殿下先前治理江陵水患,卓有成效,在江陵一带颇得民心。
叶晨晚眉梢上挑,一手托住下颌,似是对他的进言颇有兴趣。抛砖引玉,他一开口后,含元殿内的大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赞美起自家主子或是自己押宝的皇子皇女。这期间叶晨晚始终保持着认真倾听的姿势,日光将她眼睫染作金色,随着眨动而扑簌生辉。
直到将在座的每一个人支持的皇子都对上号后,她才缓缓开口。微有低沉的嗓音韵味悠长,却如锋刃一扫殿内窃窃私语,承佑十年江陵水患?那正是因为江陵坝决堤。八年时便派的玄曜去监修江陵坝,明知江陵苦于水患却还修出这样一个豆腐渣,不到一年,稍微涨水便决堤,他吃了其中多少回扣,你没数,本王心中有数。
至于玄映,如今国丧期间,你如此尽心于你的主上,却不知道他新招入府内的那批舞姬吗?
殿内沉默。
二皇子玄昭,恭敏孝悌,宽厚仁德,本王观其可继大统。如今昭德太子薨,先帝无嫡子。若说立长,也该是陈王。纤白手指将烫金暗纹的皇族名册轻巧掷在一边,斜靠在椅背上,诸位意下如何?
她一半面颊沐浴在光线中,更显出眉眼精致,而另一半面容笼罩在阴影里,似扬非扬的唇角更透出危险的美感。
比起说出一个问句,她更像是好整以暇地宣布决定。和她漫不经心的目光对上,舌尖却像是千斤重般说不出一个反驳的词句。
而会见风使舵的人已经连连点头,高夸叶晨晚决策英明,二皇子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是可继承大统的人选。
毕竟没人想去和手握兵权的摄政王以卵击石。这些日子京城西市刑场上的血,兴许都还没有干透。
既然诸位也这样想,那事情便也可以安排下来了。得到了肯定答案的她颇为心满意足地颔首,拂了衣摆起身,陈王已经在往京城来的路上,再过几日想必也该到了。礼部把事情做得妥帖些。
说完,竟直接拂袖离开大厅,只余下众人面面相觑。其中几人面色可以说得上是难看至极,毕竟在这里争论了一下午都是白费精力,事关皇位,叶晨晚却只是来这里简单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独自一人做了这件大事的主。
至于为什么要挑平平无奇的二皇子玄昭,也是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墨临城,终究是要变天了。
【作者有话说】
修改了打错的人名。
、
回收一下十三章就介绍二皇子性格背景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