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2 / 2)
是以在今日,她终于再入宫面圣,而这一路显然都是叶晨晚有心敲打的结果。
墨拂歌并不担心今天会出什么意外,毕竟玄昭不是个敢惹事的性子,她本通武艺,寻常刺客伤不得她,这宫中也尽数都是叶晨晚的眼线,生不出什么变来。
宫墙高深,抬头望去只能看见灰蒙的雨云压在红墙白瓦之上,但宫道边的花叶倒是仍开得正好,叶绿花红,是春日浓墨重彩的落笔着色。
或许是再回此地,心境已不同往日。
今日未去帝王素来接见臣下的含元殿正殿,反而是被宫人带到了殿后的庭院中。
庭院内正中央,有植一棵梧桐树,树高参天,干粗数人合抱有余,枝繁叶茂,在宫闱间撑开一片碧色绿荫。
宫人进入后殿向帝王通报祭司觐见,墨拂歌独自伫立在树下,静静凝视着这棵碧梧。
直到帝王匆匆走出内殿时,落了一个清晨的雨恰巧停歇,日光自云层后探出头。春夏之交的日光灿烂,洒落在琉璃红瓦上,更将梧桐树的树叶都染作金黄,倏然风动簌簌吹落,惊动那人白衣。
墨拂歌终于收伞,信手抖去伞面雨珠,那人依旧是雪色的肌肤,素白的衣袍,被日光一照,白皙得如同不得触及的天山一片雪。
祭司来了怎么不去殿里等着,还在外面雨里站着?玄昭几步走出殿外,赶紧迎她往殿内去。毕竟祭司体弱,万一风吹雨淋染了个什么风寒,叶晨晚又要来找他的麻烦。
瞧见这株梧桐树,想起了些旧事,遂多看了会儿。墨拂歌淡淡解释,还不忘伸手示意玄昭走在她前面的位置,陛下请。
含元殿的后殿是帝王书房,陈设氛围都要随意许多,墨拂歌在玄昭对面坐下,神色始终平淡,瞧不出半分疏漏。几近让玄昭怀疑那日他在朝堂上看见的,那种怨恨又残忍的目光。
比起叶晨晚这样一眼就难对付的刺头,墨拂歌的态度却是最捉摸不透的,喜怒不形于色,也并无多余表情,甚至随时都保持着那种温文有礼的姿态,但眼底始终是冰冷的。
玄昭斟酌着,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能捡起墨拂歌刚才所说的话,瞧祭司刚才在看庭院里那棵梧桐树,这梧桐树有什么来历么?
墨拂歌反问,殿下可知,这棵梧桐树的来历?
这玄昭仔细思索了一阵,发现记忆里这棵梧桐树便一直种在含元殿的后//庭院内,这树起码百余年了吧,朕记忆里小时候这棵树就这么高大了。
墨拂歌不动声色地将一旁的窗扉稍微推开了些许,正好可以看见庭院里的那棵梧桐树。这棵树已经三百年有余。她对着玄昭意味不明地笑了笑,也就是说,早在大玄开国前,这棵梧桐树便已经种在此地了。
察觉出她话里有话,玄昭安静地等待着后文。
墨氏已经在墨临城定居千年有余,早在玄朝定都墨临之前。原本,前朝梁国定都于江陵,江陵地处江汉腹地,倚靠沧江天堑,本的确也是适合建都的富庶之地。只是玄靳深感江陵世家盘踞,有太多的前朝势力干涉,遂毅然决定将国都定在墨临。
莹白的指尖漫不经心地摩挲着汝窑瓷杯的杯沿,他选择定都墨临,除却为他提供支持的墨氏在墨临势力深厚,墨临也同样倚靠沧江,乃江南最富庶之地,并且港口林立,四通八达,又是个前朝势力极少能干涉的宝地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墨临依山傍水,藏风蕴气,乃龙气氤氲之地。
墨临这处龙气氤氲之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她的指尖向着窗外一抬,城中遍生梧桐。
玄昭面露诧异,据我所知城中梧桐似乎并不是许多。
墨临城内当然有梧桐,但很显然没有到遍生的地步。墨临乃江南水乡,气候温润,城中花木亦有盛名,虽不及清河的名声,但城内的桃花,榴花,或是梨花,再或是四季花木,都是绝色风景,却偏偏不曾以梧桐闻名。
因为我说的是数百年前之事。墨拂歌微垂下眼眸,饮了口杯中茶,眸色在茶盏升腾的水雾里朦胧不清,在玄靳登基前,墨临城都曾以梧桐闻名。
玄昭终于听出了墨拂歌的话中之意,你的意思是,是太祖铲除了京城的梧桐?
墨拂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问,陛下没有仔细想过么,墨临是龙气氤氲之地,故而遍生梧桐。可梧桐真的引来的是龙么?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梧桐能引来的非龙,而是凤凰。
她终于噙起一点不到眼底的冰凉笑意,是问陛下,若提起两百余年前的凤凰,陛下会想起谁呢?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只略一思衬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一个人影。
凤凰总是明艳的,夺目的,浴火而生的。
两百余年前,叶照临也是在霜华岭的那场大火中杀出一条血路,鲜血将她的白衣点作灼灼绛色。
他虽不曾能亲眼见过叶照临当年的风姿,却也是见过叶晨晚红衣翩飞的身影。
似乎一切都能说通了叶照临与叶晨晚连成一线,正是偏离的命运终于拨回正轨。
在想通这一刻时,玄昭面色苍白,汗水自颌骨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