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2 / 2)
这样的千古骂名,不是每个人担得起的。
叶晨晚是亲自下座,将这封诏书郑重地放在了她的手中。
借着灯火看去,叶晨晚的神色疲惫,却又格外坚定,她用很轻的语调在燕矜耳畔低语,我将这江山社稷与万民,都交到你手中了。
定不辱命。她郑重地向叶晨晚行礼,转身离开含元殿走入了苍茫的夜色中。
天地偌大,她离开的背影像沧海一粟,很快就被暗色吞没殆尽。
出兵的决定已经做下,众臣也纷纷行礼,离开了殿内。
偌大的含元殿内,一时间只有墨拂歌与叶晨晚二人。
灯烛通明,却照不亮殿外茫茫夜色。
叶晨晚回眸看,墨拂歌只沉默地坐在位置上,目光幽深地看着所有人离开的方向。
阿拂,你如何看呢?叶晨晚缓步走到她身边,从始至终你没说一句话。
不得不承认,她已经习惯了做所有决定都要过问一次墨拂歌的看法,墨拂歌思维缜密,千算无漏,凡事有她在,都会轻松许多。
燕矜出征,是最好的选择玄朝积弊,国无良将,我们也没有别的选择,陛下。墨拂歌这才开口,显然对此事的选择早有预料。燕矜的出征是意料之中的选择,她也并无异议。
玄朝积弊腐朽,自然也影响到了刚开国的新朝。良将或许有,但是能当统帅的,却只有燕矜一人。
现在这件事太蹊跷,先等她去焘阳了解了情况,再做之后的打算。叶晨晚对选将这件事也并无他想,我只是好奇你对这次魏国出兵的想法,为什么明明几个月前才派使节和谈过,连基本的面子工程都不做了,也要撕破脸皮攻城?还要做出屠城这样残忍的行径
她在殿内来回踱步,思索着种种蹊跷之处,北魏寒冷,常年缺少人丁,以往都是来我们这里掳走青壮年的,这次却选择了屠城而且元诩登基的时间也没多久,北魏的国库真的撑得起这场征战?
如果,上一次他们派使节来京,本就只是打着和谈的幌子入京刺探情况呢?他们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和平。墨拂歌给出另一种设想。
她站起身,走向墙面上挂着的地图上,指尖轻点着已经的沦陷的燕州,凌云城,怀远城,均州四州。
陛下还记得宁山么?她开口问。
墨拂歌这句话一瞬间激起了叶晨晚的许多回忆,她快步来到墨拂歌身边,同她一起看向墙面上地图的北边,宁山正位于四州位置的中心。
之前他们在宁山也选择了屠城,只是还留下了些许活口。你是想说,这次他们屠城的原因,和宁山是一样的?
按照你之前所说,宁山的阵法,也选择了用活人祭祀。那么他们这次,也可能是同样的缘由。北境防卫严密,不可能就在一夜之间尽数沦陷。定然是用了什么残忍的手段,才会让这几座城市变为死城。墨拂歌说出了自己的推测,面色阴沉,所以我很担心燕矜。
她虽骁勇,但终究是血肉之躯。若是遇上什么人力所不能敌之事
叶晨晚的神色也变得阴沉,你之前一言不发,是因为这些推测么?
是。良久后,她终于极轻地颔首,秘术一事,于现在的人来说,还是太过遥远,在多数人心中与鬼神无异。这些推测说给他们,也不过是徒让人心惶惶。
叶晨晚叹气,坐回了座椅中,重新翻看着桌面上信息寥寥的军报。
窗外夜色仍是深沉,黑夜沉沉笼罩在金碧辉煌的宫阙间。
墨拂歌轻声劝道,离凌晨还有些时间,陛下要不要再睡一会儿?
叶晨晚摇头,早就清醒了,如何睡得着?她拍了拍身边的位置,陪我坐一会儿吧,阿拂。
墨拂歌无言,只安静地坐在她身边,任由叶晨晚靠在她肩头,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
清晨的早朝,北境四州沦陷的消息就传遍了朝野。
朝野人心惶惶,都在担心魏人会不会做出更为残忍之事。
好在燕矜出征的消息安抚了众人些许,这些年的征战中,燕矜对上魏人无往不利,定然不会再让这样的惨剧发生。
墨拂歌负手站在朝堂上,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沉默。
朝臣纷纷讨论着魏国人突然发难的缘由,但她自然能轻易猜到背后的因果。
慕容珩的影子无处不在,魏国的龙脉只能勉强维持她的长生,而自己又拒绝了她的合作,那么她自然要统一南北,让龙脉复而归一。
墨拂歌又不禁叩问自己,如果自己答应了她的邀请,是否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