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以过来者的身份,给刘山民的建议(1 / 2)

十二号,李龙再次把赵成峰拉到了山里。

孟海他们已经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就等他过来指导着把桥面建好了。

山里的气温已经很低了,有些背阴的地方已经能看到没化的霜。

“李老板,幸好你提醒我穿厚点儿,不然的话,在这里呆个一半天的,说不定就冻感冒了。”赵成峰和李龙一起看着村民们在干活。

他们用木板顶着,开始浇筑桥面,原来的预制板的方法被赵成峰给改了。

现在是枯水期,水最深的地方不到小腿,所以在前面筑了坝之后,这一片建桥的位置就全露出来了。

水退完,李龙就看到了河中间有块玉,不过玉质不太好,有不少的裂,他就没捡。

水洼的地方还有几条高山鳅,个头不大,让孟海他们捡了扔到坝那边的水里去了。

木头梁柱就地取材,木头板子是孟海他们用拖拉机拉过来的,顶着一层层的浇筑着。

这活需要耐心。

孟海他们不缺耐心,最主要的地方让赵成峰指点着完成,接下来就是孟海他们自己干,赵成峰这指导任务就算完成了。

钱李龙已经给过了,赵成峰还想着在山里再挖党参,弄点蘑菇。

这时候能采到的就只有杨树菇了。

这种蘑菇很神奇,哪怕头场雪下下来的时候,雪半化的时候还会在杨树桩子上长出来。

菜市场卖的平菇有点类似,当然味道更好——或者说,蘑菇味儿更浓。

至于党参,这一次赵成峰想要自己找,结果就找错了。

他觉得和李龙上次挖的那个光杆儿挺像的,应该就是党参,李龙说他找的不是,就是普通的蒿草。

赵成峰不信,挖了一下,然后就相信了。

他对李龙是更加的佩服。李龙觉得这其实不算啥,在山里呆久了,各种本领自然就长起来了。

“你们这些能修路架桥盖楼的才是真本事。”他半是恭惟半是开玩笑,“我们这个也就野外生存的时候能用上。”

“人最基础的就是生存,这是真本事。”赵成峰不同意李龙的观点,“只有生存的好了,才能讲其他。”

“我帮你再找一棵吧。”李龙不想互吹彩虹屁,还是干事正要紧。

明天孟海他们还要过来,赵成峰是不来了,不过有了这一次的合作,以后再找就方便多了。

李龙带着他又挖了一棵不小的党参,然后开车拉着他离开了。

把赵成峰送回到奎屯,李龙没在这边停,趁着夜色往回跑。

八月十五才过没多少天,天上的月亮是大半,还挺亮的。

吉普车的灯光照亮前路,路边偶尔能看到有黑影子一闪而逝。

有几次李龙都放慢了速度,想要看看路边是什么。

结果他的速度一慢,那些东西立刻就跑远了。

他走夜路其实就是想着看能不能打着东西,可惜那些东西太警惕了,根本没机会。

一直开着快到石城的时候,李龙知道没机会了,便加快了速度,回了县里。

顾晓霞早已经把明明昊昊哄着睡着了,听到车响,立刻出来开门。

杨大姐也醒了,披着衣服出了门,等看着顾晓霞把大门打开,吉普车开进来的时候,便进了屋子。

太晚了,有啥事还是明天再说吧。

开着车跑了一天,李龙也累了,没那么多话,简单的说了一下今天的情况,洗漱之后就睡了。

第二天吃过饭,李龙把明明昊昊送到幼儿园,然后继续进山。

孟海他们走的早,但和李龙算是前后脚一起到的。

今天继续搞桥面。因为山里温度低,浇筑的混凝土还没完全干,需要一个过程。

李龙想起来后世为了防洪和水下建筑搞得那种速干水泥,那真是好东西。

至少听着是好东西,不过没用过。

“至少还得两天。”孟海说道,“我看来的人没必要都挤在这里,剩下的人让我派着过河修路去了,能修多少修多少吧。”

其实按李龙的想法,今年能把这个桥修好,就很成功了。

但孟海觉得至少还得往那边再修一段,趁着没下雪,多干一些,不然雪一下,彻底干不了了。

李龙没干预,他基本上不插手,主要负责保障,把钱给够就行。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孟海的组织管理能力是足够的,李龙自然不会多嘴。

“等抽空,今年或明年,我把杨波带过来,让他看看这桥,和我们队上的闸门,让他看看你们的能力,到时就能给你们给活了。”

李龙当时请杨波画图纸,一方面是人家专业,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杨波他们水利那边的建筑任务不少,想给孟海拉一些。

但是杨波还是有顾虑的,毕竟孟海他们没有资质,修一条砂石路其实不算啥。

但能把桥和闸门修起来,那初步的能力就具备了,剩下的就是挂靠单位了。

其实不挂靠,只要有能力,这时候给任务也就给了。

野蛮建设时期,不管那么多的。

四队所属的一些水利任务,需要水泥混凝土的,在六七十年代,本村都搞定了。

李龙刚来没多久,在大渠里逮鱼的时候还能看到那时候修的混凝土坡堤,只是因为板子太薄,已经废弃了。

“好。”孟海点点头。

他已经决定了,而且这段时间和村里一些青壮私下里也谈过了。

那些人服他,只要有活,肯定是要跟着他干的。

至于地里的农活,清水河子这边本身地少,活并不算多。家里的女人和老人也能干过来,实在不行请人干。

赚的钱比请人的钱肯定要多,那就划得来。

李龙看着有些人已经过了河,在那边开始修路。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也涉水开了过去,轰隆隆的推着砂石开着路。

高山草甸上,部落里的牧民正在收拢着牛羊。

不远处的半山采已经下雪了,年轻人还在附近打猎、找着能换钱的东西。

毡房边上,老人提着桶在挤牛奶,女人们在煮牛奶捞着奶皮子,或做着马奶子。

每个毡房里都堆着不少的野牲口皮子,还有鹿角、等东西。

但比去年要少一些。

因为附近的山沟几乎都被他们跑遍了,想要捡到鹿角,要去更远的地方。

打猎也是一样的。从四月份转场到这里之后,附近的野生动物就被枪声吓坏了,会往更远更深的山里跑。

继续往里走不是很远,就是天山中界,那一片有雪达坂和冰川,过了冰川和达坂,就是南疆的地界了。

各家都有自己的草场,有的连片,有的被树林隔开。

平时放牧并没有太多的事情,老人女人就能完成,青壮更多的是去找那些值钱的东西。

天山深处除了这些牧民几乎没有人进来,所以山沟里的东西其实很多,只要用心找就能找到。

玉山江还捡到一个带着一对一米多长角的北山羊头骨。

那角真的跟弯刀一样,看来古代的人画出来的那种岩画并不是特别夸张。

(本图是一位长辈兼书友在考古场附近山上发现的,看看那个夸张的北山羊角)

虽然这羊角在玉山江他们眼里不值钱,但知道李龙可能会要,就捡回来了。

年轻人们到下午快晚上的时候回来,会聚在一起,互相说一下自己今天的收获。

山下修路的事情他们都惦记着。想着那路一点点通向夏牧场,他们自然也更希望自己做的贡献大一些。

老人们也支持起来。毕竟每赶一回牛羊到夏牧场,对他们来说也是考验。这一路是真的很辛苦。

如果路修通了,到时拖拉机能开过来,毡房早早盖起来,老人们就能早点住进来,牛羊让年轻人赶过来就可以了。

他们虽然习惯了转场的生活,但转场如果能方便一些、舒服一些、便捷一些,他们自然也乐意。

其实想通很简单,能让生活变好一些,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接下来两天李龙每天都过来,看着桥身一点点加宽加厚,混凝土一点点变干,桥身慢慢成形,他心底的那些喜悦也油然而生。

感觉比修出两三公里的路,还要高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