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交武(1 / 2)
第206章交武
亮家底了。
根据韩非子记载,墨子了三年的时间制造了一只可以载人飞行的木制飞鸟,但仅能飞行一日。
即便如此,依然令世人震撼,神仙之说不可追,然双脚离地、如鸟儿展翼翱翔天空,是世人永恒的追求。
那是星辰大海的方向。
参政议政王大臣和中外两朝公卿大夫、列侯亲贵、宗室大臣望着木鸢的眼睛,这时比殿外的明月还亮。
明知可能有危险,可仍按耐不住“飞起来”的冲动。
据韩非子所说,此武器主要作用是侦察敌情,可以居高临下观察对方士兵的动向,甚至主帅的吃喝拉撒,都逃不过木鸢上侦察兵的眼睛,用以掌握战场先机再合适不过了。
两朝官吏中能文能武者,立刻根据木鸢飞来的方向倒推出木鸢的起始点,白鹿原!
或者说灞陵原,孝文帝帝陵所在的塬上,距此上百里,却能一路飞翔而来,墨家天工,当真造化。
面对如此巧物,刘据也来了兴趣,“出殿前。”
大汉立国八十载,从未有如此诡异的廷议,君臣几出殿堂。
随着木鸢越飞越近,在人视野里也越来越大,给人的震撼也越来越多。
丞相公孙弘问道:“老巨子。”
“公孙丞相。”老巨子略显恭敬。
他没有公孙弘年长,而且在墨家看来,公孙弘的经历和儒家那位荀子很像,不论是治政理念还是授徒风格。
更关键的是公孙弘的行径,却和墨子有几分相似,同为“儒敌”。
再加上公孙弘这一路辅助大汉少君锐意变革,纠正天子过错,提出新的帝国制度,单论贡献而言,甚至要胜过前面提到的几位先贤。
唯一缺少的,便是没有自己的学问主张,如果补上这一块,公孙弘或是儒家最后一位大贤者。
墨家巨子代代有,大贤者却是人世少数,是以,老巨子怀有敬畏之心。
“能飞行几日?”
“五日。”
“难得。”
公孙弘点点头,“墨家子弟没有坐吃山空,在公输班的‘竹鹊’基础上,仍有不小的进步。”
公输班,就是鲁班,也曾制作过类似之物,“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飞行时间更长,墨家沉寂这些年,能追上并超过先贤的造物,的确难得。
老巨子显露出尴尬之色,“造物之进,并不久远,小子墨,来。”
墨子墨闻声而动,来到了前面,完全不敢抬首,可见紧张之色。
“上君、丞相,此我门墨子后裔,心灵而手巧,贤者所留造物,此子不少改造精进。”老巨子述说道。
造物这种东西,是讲究天赋的,不论是从无到有,还是精益求精,能做就是能做,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如果纯靠时间去试错,去撞大运,是非常漫长的。
“不错。”刘据夸赞了一句。
公孙弘对聪明的小辈忽然表露出兴趣,“愿意入我门下吗?我还差一个关门弟子。”
这不加掩饰地爱才之心,却让墨子墨慌了神,下意识地望向了老巨子。
老巨子一愣,对公孙弘这公然抢人的行为有些语滞,一方大儒尊者竟要收墨家子弟为徒,这真的是难评。
不过,老巨子稍微一想,倒也想明白了,公孙弘的众多门生中,习儒的没几个,很多人甚至是“带艺投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