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 第100节(1 / 2)

说不得到时候给飞哥也弄首歌直接丢进自己的专辑里边去,反正李胜早就定好了自己第一张专辑的名字。

“惊鸿!”

……

抛开这些不说,韩三爷这次也是下了血本了,不止是电影频道挂上了王毛的宣传片,不知道他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把这个预告片都送进一套去了。

央视一套啊喂!央视哟!

在那个年代,央视绝对是全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没有之一!

……

黄文华是一个退伍的老兵了,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当年的他就是从那个血雨腥风中走出来的,老爷子平日里没什么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非常自律,就是每天的新闻联播雷打不动,闲暇的时候最大的爱好也是抱着收音机听着新闻喝着茶。

今天他如同往常一样看完了新闻联播,又跟着看完了七点半的天气预报,本来打算换台的,结果忽然想上厕所,就起身去了个厕所。

在厕所还没出来呢,就听到外边的电视机里哒哒哒的机枪声音,顿时激动的赶紧跑了出来。

老黄年轻的时候人高马大就是班里的机枪手,不过是轻机枪,手底下也不知道干掉过多少的鬼子,这些年偶尔有抗战题材的电视他也会看看,这也是除了新闻和天气预报之外他还算感兴趣的东西了。

“信球货!”

“砰!”

电视机上的画面里,正是李胜扮演的狗剩一枪打死敌人的机枪手的画面,然后一个炸弹下来李胜被炸翻了。

“三点成一线,一枪就瞄准了!啪!”

画面再次一闪,黄雷出现在镜头里,娘声娘气苦口婆心的在劝说李胜。

“没有国家就没有小家,谁不想有田种,有饭吃,娶妻生子过日子呢?”

画面再次一跳到了林河村被鬼子屠了的画面,不过只是一闪而过,再然后狗剩出来了,浑身都是血迹,摆着他那可笑的挑水功被卢芳生一脚给踹飞出去。

画面再次一闪,狗剩一巴掌拍在了卢芳生的脸上,然后就是一副狗剩望着天的镜头,从远到近的一个特写,那种发自肺腑里边的开心笑容,和脸上满脸的鲜血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面黑了下来,浮现出几个字来。

“《我不是王毛》十月二号中影院线全线上映,带你回归抗战时代!”

黄文华搓着自己的下巴想了想,这一个片子好像和之前自己看的那些都有些不同,他之前的时候并不是特别喜欢看抗战剧的原因就是我军永远都不会死,挨了两枪也还是活蹦乱跳的,还能继续杀敌。

但是事实呢,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无法想象那种艰苦的,一枪打过来就那时候那些弹道不准的枪,子弹都是翻滚的,粘着你就能带下你一片肉来,想起这个,老黄就情不自禁的摸了摸自己的小腹,那里就曾经被击中过。

看结局的意思那个主角好像是死了,再加上那一口地道的河南话,要知道黄文华当初所在部队的主要战区就是华北,曾经在整个河南都来回的战斗过,那时候八路军苦啊,全靠乡亲们支持着才能勉强的坚持下去,现在听到这熟悉的乡音,心里不禁就感觉很亲切。

黄文华想了想,决定到时候去看看,但是这买票什么的,完全不懂呐!

不过不慌张,老黄有办法,他拿起电话给儿子打了个电话。

“喂,黄维汀,明天有时间吗?”

“嗯,我刚才看到一部电影很不错,你等下去订一下,咱们一家很久没团聚过了,一起去看电影。”

“嗯,对,《我不是王毛》,中影院线,电视上是这么说的,ui,你甭废话,让你去就去!就这么说了,挂了!”

老黄在家里的地位很高,向来说一不二,这次也不例外,随随便便的就决定了,明天一家一家四口去电影院看《我不是王毛》。

又坐着发了一会呆,他的目光瞥到了不远镜框上自己和战友的合照,想了想又给自己的几个老伙计都打了个电话,一直打了七八个电话这才作罢。

然而这样的情况还不止老黄一个,没有从那个时代走过来,是无法明白那种刻在骨子深处的血与恨的。

……

而与此同时,整个中影和八一厂也差不多都在忙,中影的院线正在忙碌着准备拷贝和明天上映的事宜,八一厂则是在给自己厂里的工作人员包括下属单位下达政治指令。

“《我不是王毛》为我厂投拍主旋律影片,思想端正,立场明确,届时请带队观摩学习。”

八一厂给自己的下属单位或者兄弟单位就是这么发的通告,意思很明确,这就是政治任务,看,你得看,不看,你还是要看!

第150章上映进行时

像目前八一厂这种给下属包括兄弟单位发送邀请函和政治任务的做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个是有前科的。

早在1982年的时候,少林寺就是这么个情况,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只是看势头不错,所以就打算打造一部比较牛逼的官方电影出来,结果一不小心就创造了一个神话。

当初的所谓的电影票价,一毛钱,两毛钱,好点的地方也不过五毛和一块,在这种情况下,少林寺华丽丽的把票房推到了一点五亿,可想而知这种可怕恐怖的势头。

当然了,现在国内的观众的选择也要多了许多,而显然王毛虽然称得上是优秀,但是远没有到少林寺那个经典和史诗的级别。

但是将心比心,就事论事,李胜也没想那么多,能够让飞哥的投资不打水漂,小赚一笔,让韩三爷的脸上有点光彩,最起码在近几年的影坛上占领个一席之地,这也就足够了。

毕竟王毛的局限性在这里放着呢,一,故事有局限性,只是一个小地方的,二,语言,整个片子基本上都是河南方言,虽然河南方言还是比较好懂的,但是毕竟地域的差距在这里放着呢!

如果真的要拍一部抗战的史诗大戏,李胜还真想不出哪一部适合,集结号前半部倒是不错,但是说国家没有安顿好逝去的烈士这个剧情也是一个黑点,虽然催泪,但的确是黑点,想当年冯小刚因为这个就差点没过审。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主旋律又不是主流,偶尔来一个意思意思就行了。

李胜现在也算是中影名下的导演了,而中影有那么多公司和国家单位联合组成,虽然大部分都是国营的,但是也不可能一直赔钱,韩三爷可是说过,中影可是自负盈亏的,而且韩三爷一直的目标和理想也就是转变国内电影人的思想,把整个电影的风格和思想乃至套路都推到商业化的路子上去。

大势所趋而已,文艺和商业的比重已经完全失衡,票房领域完全都是外国电影和港台的天下,而国内的政策又是对这些片子的投资方很宽松,导致了人家进来就是捞钱,顺便推销一下文化和票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侵略,文化入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