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1 / 1)

(' 老太太的鸭圈里有两头伸长脖子仰天长叫的大白鹅,这大白鹅凶悍,给鸭群吓得全缩到了另一边。 朱翠兰伸手接过笑道:“这鹅蛋真大。” 说着她又从布包里拿出来十文钱放在桌子上,就当是买鹅蛋的钱。 两个鹅蛋用不了十文,但朱翠兰懒得去计较那一二文,索性凑了个整。 菊老太急得直摆手:“我不是要你的钱。” “我知道我知道,”朱翠兰将钱袋系好重新放在怀里:“你年纪大了,我不能白拿你的东西。” 菊老太还想推脱,被朱翠兰强硬的把钱塞进了她怀里。 等会儿的还得去镇上,朱翠兰急着回去把家里还在懒觉的人叫起来,也不在多耽误,把鹅蛋装进篮子里挎起来出了门。 走到屋后朱翠兰忽然又想起来还有话没说,复又折返回来:“菊老太,你腿脚不好,就别去找苇叶了,晚上回头我包好了给你送过来。” 菊老太笑着点头,送朱翠兰到屋后。 日头一出来雾气就散了大半,朱翠兰路过张婶子家门口的时候她家院里的娃娃正在吵闹,不知道是谁又抢了谁的东西。 家家户户的炊烟都高高升起,朱翠兰加紧脚步回去的时候厨房里已经有了氤氲的烟气从屋檐下跑了出来。 朱翠兰走到厨房里一看,杨冬湖正站在锅前拿着锅铲炒着菜。 赵方初朝锅底添了一把火,扭头看向朱翠兰:“娘,你去哪儿了?” 朱翠兰进厨房把拿篮子放在案板上:“我去换咸鸭蛋了。” 她说着伸头看着锅里:“做什么饭?” “酱焖的茄子,还炒了个南瓜尖,大锅里烧着米汤和咸饼子。” 都是地里鲜灵的时蔬,光是只加盐清炒就已经很爽口了,酱焖茄子颜色红亮,软烂入味,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朱翠兰笑着把篮子倾斜半边,把里边的东西叫两人看清楚:“正好带回来两个鹅蛋,洗干净放在锅里煮了,你俩一人一个。” 新鲜的鹅蛋上头还沾着些许粪便,朱翠兰用麦秸秆把上边的脏东西蹭点,又接了水把表皮清洗干净。 家里头三个人,也不能光煮两个只让他们俩吃,杨冬湖接过鸭蛋说道:“要不然蒸个蛋羹吧,咱们一起吃。” 朱翠兰舀了水在水盆里,闻言点点头:“那行。” 他们饭还没吃完张婶子就带着甜妞过来找朱翠兰,催促着让她快点儿吃。 镇上人来人往的,张婶子原本不想带着个小累赘,怕她被人挤着,可甜妞最能缠人,拽着奶奶的手不肯松,张婶子对着孙女心软,无奈把人带上了。 甜妞在家吃过了饭,但是一看到桌子上那碗黄灿灿香喷喷的蛋羹,还是没忍住咽了口水,杨冬湖用勺子挖起一块喂甜妞吃了下去。 甜妞惹人喜欢,还知道先说过谢谢哥哥才吃,成功又混到了好几口。 太阳升的高高的,再不去镇上的集市就快要散了,张婶子把甜妞抱坐在板车上,她和朱翠兰一左一右的推着板车往镇上去。 赵家的板车被赵洛川和赵方宇拉去了山上,这次推着去镇上的是张婶子家的板车。 杨冬湖把厨房收拾收拾干净,也背着背篓和赵方初一起往河边去。 沿着屋后的河边一路朝山上去,山脚下那片芦苇长得是最茂密,叶片最大的。 不过这地方也不隐蔽,村里人都快采的都差不多了,杨冬湖转了一圈只找到两把叶片宽大的。 这点儿包粽子肯定不够,一个地方有芦苇就能在周围印出来一大片,杨冬湖和赵方初略微一合计,便抬脚往山上去慢慢找寻。 山上芦苇不多,但是竹林倒是不少,去年在山上挖了不少的冬笋,但是都被拿来晒成了笋干。 杨冬湖这一路走上来,沿途不少的毛竹笋褪下来不少干壳的笋衣,这样褪下来的笋衣长而宽大,用来包粽子也可以。 他们找了一圈又只多找到了一把合适的苇叶,俩人走的腿脚酸痛,索性蹲下身子捡了些干笋衣。 仔细找找毛竹笋还有一些嫩的,不过杨冬湖上山没带挖笋的工具,挑了一些破土较高能用手掰动的装在背篓里。 “冬哥,笋子咱家还有,还要晒干笋吗?” 赵方初一边往背篓里装竹笋一边不解的问道。 所有的笋子不能放在同一个背篓里,要不太过累人,杨冬湖把两个背篓里的笋子分均匀,笑着说道:“不晒干笋,咱们把它腌起来,到时候给你做个好吃的。” 杨冬湖很喜欢吃螺蛳粉,他去广西待过,三天里吃了五顿螺蛳粉。 螺蛳粉的灵魂就是酸笋,腌起来不难,杨冬湖打算试试,到时候做给赵家人尝尝。 赵方初最信杨冬湖,只要他说做好吃的那就肯定差不了,脑子里光想着他冬哥能给他变出来什么好吃的,脸上又是一副常见的傻兮兮的笑。 背篓比来时重的多,俩人一路走一路歇,路过溪边肥美的草地又扯了一 ', ' ')(' 把嫩草回去喂兔子。 养兔子不比养鸡,养鸡用麦麸就行,可兔子嘴刁,草稍微干一点儿都不愿意吃,只愿意吃汁水充盈鲜嫩的。 家里的那群小兔也长大了不少,喂养的好长得膘肥,虽然现在体型还不如那只母兔的大,但等再过几个月就难说了。 杨冬湖身上累的出了一层薄汗,他和赵方初找了个干净平坦的石头坐着歇息。 忽然听见刚才下来的地方传出了脚步声,杨冬湖和赵方初同时抬头看去,昨日夜里想念的人猛然出现在面前,他不由得欣喜出声。 “川哥!” 五彩绳 已经快到山脚下,山上原本崎岖的道路也开始变得平缓起来。 赵洛川和赵方宇一左一右架在板车两侧,用手控制着车行的方向。 杨冬湖脸上欣喜的表情太过明显,丝毫不加掩饰,赵洛川与他分开这几日也觉得思念的紧,原本还在扶车的手松脱开来,三两步跨到杨冬湖身边。 若这是在家里四下无人赵洛川定会把人抱在怀里好好搂抱一番,但现在赵方初就在旁边看着,身后还有个汉子相随,赵洛川不愿在人前让杨冬湖为难,只用手轻轻拉扯下他的手便很快放开。 “你俩怎么坐在这儿?” 只拉扯的这一下就让杨冬湖心里莫名升起一股说不清的悸动,他按压下紊乱的情绪,把背篓倾斜半分让赵洛川看:“屋后头的苇叶大片的都被人摘走了,小的包粽子又没法用,我和方初上山找些笋衣回去包粽子,看着还有些笋子正值鲜嫩,便想着回去腌着吃。” 背篓看着分量就不轻,赵洛川走的时候杨冬湖受寒还未完全好,但现在看他面颊红润脸上并无异色才稍稍放心。 “怎么不等我回来,这竹笋多重啊。”他一边说一边将二人的背篓放在板车上,离家的路没剩多远,但赵洛川还是叫二人坐在板车上歇着,他和赵方宇一起把车拉下山。 除了冬眠之季,其他时候山上的猎物可不少,稍微胆大一些往深山里多走几步,就能将板车装满。 这回还是野鸡子居多,拿绳子缠住了爪子拴在板车上,里头最醒目的是两只颈部较长的大雁。 板车的尾部五花大绑的拴着一只嘤嘤叫唤着似小鹿状的动物,杨冬湖看着眼生,不认得这是什么,倒是光听着叫声有些像狗吠。 后来听赵洛川说才知道,这东西叫麂子。 花落了后开始结果子,仔细闻还能闻到阵阵清香,板车前头用槲树叶包着的几小包东西,赵方初好奇打开来看,里头居然是数颗圆滚滚表皮青紫的李子。 他当下惊喜出声,村里头也有果子树,寻常桃树梨子房前屋后种得多,要不就是枣子柿子,李子树不常见可滋味儿却好。 山上有树但都没长在边上,朝里边去又危险,李子一年就吃这么几天,若是赵洛川上山能遇到便会带些回来,但若是没碰到或者没到下山时间,后头再去寻就已经熟透了烂在地里。 赵方初迫不及待的捏起一个放在嘴里,也不讲究干不干净,李子全成熟时是紫红色的,除了表皮有些酸涩,撕开皮再吃就只剩甜味儿。 现在表面上还浮着青色,捏起来还是硬的,酸味一下充斥着整个嘴巴,赵方初也不嫌酸,拿起一个叫杨冬湖尝尝。 杨冬湖耐不住酸,只吃一口就觉得牙倒,整个眼睛都眯了起来,吸溜着嘴巴不愿再吃。 赵洛川听见动静回头笑他俩:“才有点儿熟,回去放几天再吃就不觉得酸了,旁边叶子里头还包着鸡枞菌呢,这回带回来的野鸡子多,咱们留一只让婶子炖了喝汤补补身体。” 冬日里天冷,各类汤饭朱翠兰没少做,年夜饭里的那道干鸡枞炖鸡香的直让人迷糊,杨冬湖心里一直惦记着呢。 家里的鸡都要留着下蛋,轻易朱翠兰是不舍得吃的,虽然他们荤腥不断,日就是一顿大肉,可鸡肉还真是少吃。 打开叶子就是一股鸡枞异香,杨冬湖光看着满眼都是雀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