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1 / 2)

('<!--<center>AD4</center>-->霍岚捂着头美美地躺回去,当她没看见呢,云妙晴的耳朵尖都红了,明明既感动又害羞,还要装着生气来骂她。呵,是心非的女人!

袁洪厚囤的那批粮加上帛州官仓的粮全已到手,汪敖跟赵统军之前搜刮的那些银钱也都拿到了,剩下就是招兵买马网罗人才。用云妙晴的话说,韩固手下的兵固然可用,但无论从数量还是忠诚度来说,都需要霍岚自己再亲自招上一批。

这一年内霍岚跟云妙晴做的事帛州但凡有些身份名望的人都看在眼里,加上有青光书院的院首徐炳昌为她们出面倡议,一切进行得十分顺利,只在最开始招兵那几天,许多人担心领军之人是个女的不太可靠,犹犹豫豫围在营门外,迟迟下不定决心登记。

事情在霍岚找了其中最壮实的人比试了一场后出转机,见识过霍岚的身手,加上军营又管饭发钱,一些急需混饭吃的人率先报了名,霍岚去掉老弱病残,把剩下合适的都招了进来。

十月初,闻泰苍也来了溧汶城,他收了云妙晴的信,将徐慕贞跟云书简一家托付给云妙晴的两个叔父照料,自己只身来到帛州,帮霍岚训练新兵。

有闻泰苍坐镇,别说新招的兵,就是原先韩固手下那些老兵,包括韩固自己都燃起了熊熊斗志。十月末,云妙晴又说服徐文佐加入教官行列,加紧整备兵马。

“此事不能拖,得趁着逃难来的人们还思念故土赶紧打回去,否则时间一长,大家都安顿下来,矛盾就会由外转向内,变成外来新贵跟本地士族之间争权夺利的内讧。”

即使云妙晴不说,霍岚也懂这个道理。好在帛州素来富饶,军府库房内的武器甲衣相当充足,暂时无需她们为军械发愁,待寒冬褪去春回大地,霍岚便带着她的大军开拔出发了。

出征前一天,霍岚跟云妙晴一起为去年死在这时候的王翠翠和瞿孟烧了纸钱。

“愿战事早日平息,所有人都能与亲朋好友平平安安过完一生。”

两人对着盆中星星点点的火光许下心愿,希望所有在这场战乱中不幸遇难的百姓们可以得到解脱,投生到一个不用再受战乱之苦的太平盛世。

这场仗足足打了七年,刨去最初霍岚没有参与的那一年,也打了六年之久。这六年里霍岚一直在前线身先士卒,而云妙晴则在后方帮她筹备粮草军械,笼络更多有才之人为霍岚效命。二人聚少离多,辛苦自然很辛苦,但一想到跟自己有着共同理想抱负的心上人,又觉得可以再撑上一撑。

战局一如云妙晴当日在山头所料,杜守铭一方最先溃败。杜守铭年纪大了,实在吃不消这样的煎熬,于战乱开始后的第三年去世。他一死,被他扶上位的那个年轻皇帝不到三个月就投降了。

裕王抢先一步攻下京城,在京城组建了新的朝廷,自己也登上皇位。然而他的自大狂妄也由此开始暴露无遗,中了庄王的离间之计,杀了好几名对他忠心耿耿的将军和文臣之后,自毁长城的裕王不再是庄王的对手,被庄王赶下龙椅,仓皇逃回北边。

寅州、范州、谡州等五六个州府的刺史跟统军见有机可乘先后起兵,今日说好了共同举兵讨敌,明日就调转矛头给盟友一刀的事没少发生,最终还是霍岚更胜一筹,逐渐将这些地盘都吃了下来。

跟庄王的决战发生在雁乐山脚。曾经君臣融融的皇家狩猎场化成了一片刀山火海,经历了六年战事打磨的霍岚已不再只有当年在庄王府跟庄王切磋时的水平,这一次,她亲手将庄王斩于马下。

天下已定,万民归心。

钦天监选了良成吉日为霍岚行登基大礼,并应霍岚要求,将封后大典也并在一起举行。

“我能平定天下,有你一半功劳,这皇位其实你比我更加合适。”寝殿内,霍岚拥着云妙晴轻声道。

“得了吧。”云妙晴刚在□□中餍足,枕着霍岚的手臂慵懒地笑了笑,“那群老臣为你一个女的到底能不能登帝位都吵翻了天,要是你

', '')('<!--<center>AD4</center>-->再跟他们说把皇位让给我这样一个没有皇家血脉的人,他们大概得气得撞柱子给你看。你就别为难他们了。”

霍岚将头埋在云妙晴颈侧没再说话,心里却有了计较。

登基大典这日,霍岚穿上内务府为她制好的帝王礼服一步步迈上乾坤殿正中间的雕龙台阶,于台阶尽头转身,受百官朝拜。接着一身皇后礼服的云妙晴也在宫人的簇拥下来到殿前,沿霍岚走过的台阶行至霍岚身边。

按事先交代好的流程,在太监报上“行封后典”后,云妙晴要对霍岚跪下,由霍岚站着替她戴上凤冠,然而云妙晴刚一跪下,霍岚也跟着跪了下去,两个人面对着面,好似拜堂成亲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