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2 / 2)

醇娘闻言点了头,指着堆着满满经书的石架说道:“现在就去找吧,顺便把那里整理了。”

赵小鸾苦了脸,垂头丧气的去整理昙华子遗留的经书。才收拾了五六本,她就有些不耐烦了

', '')('<!--<center>AD4</center>-->,经书随手一拿,拿到什么是什么最自在了,分门别类的整齐放好就死板了。

虽然不准备整理经书了,但那个小丫头的经书还得给出去,赵小鸾想了想,又弯腰找出石匣子。她打开石匣子,见里面的《莲花下生经》,《明王出世经》等经书还在,就有把石匣子合上,转身出了石门。

唐聪儿在山上找了两天,却没找到女道士的踪迹,不禁有些怀疑郑公子遇见的是不是山精石魅之流。这般越想越害怕,唐聪儿打了个寒颤,不禁又想到了姓孔的男人,往背后看了看,决定在天黑之前下山。

这条下山的路她走过很多次了,草木虽然不算熟悉,但她记得很清楚,这条路上绝没有石匣。唐聪儿睁大眼睛看向石匣,又赶紧闭上眼睛揉了揉,再睁开还是有个石匣。她往左右看看,然后假装没看见一样往前走。

又走了几里,唐聪儿不敢置信的睁开了嘴巴,那个石匣又出现在路上了。她眨了下眼睛,接着假装没有看见,迈过了石匣。

一脸折腾了七八次,唐聪儿有些崩溃,她站在原地看了好一会儿,弯腰把石匣捡起来。

要是来索命的,也就死吧,一命抵一命,本来也打算同归于尽。

唐聪儿鼓足了勇气打开石匣,石匣里面有五本书,她不认字,随手翻了翻看到一些神仙图,便猛然跪在地面。

“多谢仙人赐书,信女一定日日念经,消除罪孽。”

赵小鸾在古隧道里面听见这句话,啼笑皆非,郑乱萤这是找了个什么人来马骝山。

徐州,镇东王府。

镇东王移来宫灯烧掉一封信,抬头看向自己的心腹幕僚,嗤笑道:“这朝阳想一出是一出,带兵打仗岂是女儿家绣花?还亲率大军,真是她老子给宠坏了,以为什么东西都手到擒来呢。”

幕僚也看过那封信,他笑了笑说道:“公主还小,自然天真幼稚,只是这信上有一点说得极对。若是这郑选侍生了个儿子,皇帝肯定等不及的要削藩,原来观望着大臣们见国本已定,也不会再阻拦用兵之事。我们要起事,必须在郑选侍产子前。”

镇东王把宫灯放回原处,说道:“时机是对的,但兵交给朝阳,纯属儿戏。”

“王爷若是有顾虑,不如想想景山之战。当年皇后带着禁军大胜镇北王,这大胜多赖娘娘一箭射穿了镇北王的喉咙。若公主有娘娘几分神威,王爷也大可放心。”幕僚神色平静,宛如智珠在握,“何况,公主嫁给了镇南王世子,这兵多半还是由他领着。”

“你若不提景山之战还好,一提这事孤就为镇北王痛心。”镇东王的脸被宫灯晃得一半明一半暗,神色晦暗不清,“我们与皇后也算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当年镇北王还向老王爷提过亲,谁知她看上那个阴险狡诈的皇子了。她嫁到皇家过得好,我们也为她开心,哪知景山之战,她这么不念旧情,射杀了镇北王。她那弓马还是镇北王教的呢,手把手的拉弓引箭,落得这么个下场,自己成了靶子。”

幕僚不知道景山之战还有此等故事,但他听到这话只是转动了下脖子,抬起头对镇东王说道:“王爷切勿感情用事。”

“不是感情用事。”镇东王摇了摇头,接着道:“皇帝虽然自大,但与皇后也算感情甚笃,他若妃嫔所诞之子交给皇后抚养,三军联合走到京城,镇南王知道这个消息很可能当场背叛投敌。镇北王当年也与我们说好,他离京城近,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