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1 / 2)

('<!--<center>AD4</center>-->我朝腹背北敞,西辽一日之内便可一马平川直向京师。另一件就是北夏芒刺。”谢蓬莱娓娓道来,“太宗当年对驻兵西北的白家保胜军道,‘高枕亦存忧,何若与敌盘根而邻?’”她对太宗这道命令也认可,“太宗显然不希望保胜军的志气被消磨在它处,就挑了更靠近北夏的沙海。”

她声音微沉,却不掩金质。赵宜芳听得嘴角翘起,“白家五代戍边,虽未能拔了北夏这根刺,但也守住了门户。云放江一念之差,葬送了保胜军。我相信他曾想出兵北上的。”

事关评断,谢蓬莱沉默不言。西北风刮起她的清袍发带,沙海县令瘦矍的背部笔挺,眼睛闪烁过不以为然。

赵宜芳看着她的侧脸,“你不觉得?”

被锦王盯着不自在,谢蓬莱只好收敛着说,“云放江卷甲轻举,希冀深入长驱。稍懂兵事的人也晓得这难以为功。可他还是去了,也败了降了。”

“你是说,他可能本就存了降意?或者,有不可违抗之令?”赵宜芳的追问却没得到正面回答,谢县令眼观鼻鼻观心,“结局已然如此。”

“可谢师对板上钉钉的事也未曾放弃。云白鹭流配后,你处处疏通打探,更不断去求京里的白家人出面要保回云白鹭。”赵宜芳撇嘴摇头,“白家人都把贿赂塞到了我这儿。”她用马鞭轻轻刮了鼻子,“你为什么要执着地救她?”

“白芷将军当年有恩于我,下官和云白鹭也亦师亦友,不忍心她被父亲牵连到西辽边境吃尽苦头。”谢蓬莱的回答显然无法让赵宜芳全然相信,“谢师,你从来对我说话藏五分。”她低笑了声,“罢了。”忽然鞭起身低,赶着坐骑像河对岸冲了过去。

跟随的任五一惊,忙策马追上。谢蓬莱愣了会,眼瞧着赵宜芳已经到了河中间才也赶上。等她涉水到河心时,已经冲到了对岸的赵宜芳勒马回头,朝着谢蓬莱直冲了过来。

不似其他赵家羸弱儿女,她五岁就习马术且从不抱怨。长兄赵宜项还时时想着偷懒,反倒是她这个妹子年过八岁就不时嚷着出城策马。祖母商王曾叹过一句玩笑,“宜芳若为男儿,我朝何愁骁骑凋零?”

谢蓬莱头回见她这冲阵之势也是目瞪口呆,更被锦王的杀气眼神吓得停在那儿。

赵宜芳距离她几尺时勒马,那畜生重重踏着水面,溅了谢蓬莱青袍一身水。

锦王仰头以鞭示她,“你要是喜欢云白鹭,我就宰了她。”

这一人一马都倨傲地围着谢蓬莱绕了圈。

“下官无意于任何人。”谢蓬莱暗叹了声,先是往左,再往右对着赵宜芳道,“下官……不适合儿女情长。”

“你就没喜欢过谁?”赵宜芳从谢蓬莱忽然涨红的两腮得知了答案,她咬了牙,“骗子。”忽然对着马儿喝了声,“走!”

“去哪儿?”谢蓬莱跟在后面问。

“三川口!”前方的赵宜芳回头,“咱们对北夏吃了瘪的地方,我全要走一遍。”她忽然笑了,语气飒然,意气飞扬,“别以为本王喜欢劳什子的儿女情长。”

谢蓬莱看着她的背影忽然生出了当年教她骑射的那人的背影,她知道这是错觉,皱眉重新看清前方黑衣劲服的女子还是锦王。沉下心后,她专注赶马,三人在天黑时就赶到了靠近三川口的金明寨。

任五提前打点住处,谢蓬莱就陪着锦王在寨中查看。此处过路商贾不少,本地人对陌生人也不过分好奇。在寨内一处茶棚,两人下马歇息。

锦王果然不再谈情,而是虚心地继续向谢蓬莱提问,“当年三川口大败后,为何延州还是守住了?”她读到的是“山神显灵,天佑我朝,神兵助退夏兵”,轻蔑地笑了笑后,她问身边饱读诗书的谢蓬莱,“你信么?”

“若有神助,何不荡平北患?”谢蓬莱见赵宜芳意难平,给她倒了碗水,“不如问问此地人。”而赵宜芳丝毫不嫌弃碗陋水苦,一气饮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