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2 / 2)
足协发布“限薪令”——本土球员顶薪不得超过税前500万元,平均不得超过300万元,而外籍球员顶薪不得超过300万欧元。这标志着“用高薪与高额奖金吸引本国人才”“用高水平外籍球员锻炼本土球员”的这条路并未走通,金元足球宣告失败。电竞选手一跃成为收入最高的运动员。
近些年来各俱乐部一直都是不堪重负。运营一支中超球队每年至少要花十亿,同时,中超一直“伪商业化”——看现场的人少、看直播的人也少,更没有人购买球衣或者其他周边商品,这一方面是因为联赛水平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男性消费意愿低。过去,企业搞足球大多为政府关系、政府资源,可以叫作“投机足球”,可是这招渐渐不行了。于是,大把资金就只剩下“广告宣传”一个用途,也收效甚微,各大企业自然不愿年年填补这个黑洞,除了特别财大气粗的。简而言之,玩儿不起,每年能掏十个亿的本土企业是很少的。各俱乐部无法支付极为高昂的薪金,有些球队长期拖欠工资、冲突不断,也有些队伍宣告解散、退出足球,还有些队伍自愿降到中甲、中乙。另外,因为资金全都用在一线球员的薪水、尤其是外籍球员的薪水上去了,俱乐部也没有余力挖掘人才、发展青训,本末倒置。
限薪,一是鼓励本土球员多多试试欧洲联赛,二是希望各大企业不要放弃中国足球,三是“赶走”外籍球星,这样俱乐部的资金可以培养本国的年轻人,而非全部用来支付球星的薪水。虽然目的有些道理,可政策的再次反复实在叫人有些绝望。
几个本来在归化的外籍球员离开中国,包括实力最强劲的。这也没办法。可以预见,金元消退,以后中超也不会有高水平的外籍球员了,归化的路也堵死了,今年这批归化球员就是最强的归化球员。
而2
', '')('<!--<center>AD4</center>-->021年中超开赛以前,莫名其妙地,足协又出一个规定,“球队名字不能带有赞助商的企业名字”,必须改。登时又是一片混乱。足协希望各个球队学学日本职业球队,比如“大阪樱花”“仙台七夕”“甲府风林”“柏太阳神”,说这样子富有诗意,可实际上呢,中超变成全运会了,大家直接叫“广州队”“深圳队”“武汉队”……也有些队极不走心,比如四川曾经提交了个“四川机器熊猫”,让人瞠目结舌。
可足协要求的“中性名”似乎并不适合中超。大笔资金赞助足球,却连名字都不能冠。
同时,足协要求参赛球队必须清偿全部债务,这似乎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多支球队宣布解散,其中包括上一年的新科冠军“江苏xx”,此时,它拿到中超冠军的时间还不到三个月,队伍中的核心球员悲伤地说“我们没有穿过一天绣了星星的队服”。冠军解散,史无前例,而其他几家挺不住的经过政府参与、干预,才勉强继续运转,比如天津xx。
在一大片混乱当中,三级联赛参赛名单迟迟无法确定下来,足协前后几次推迟它原定的公布时间。最后一次推迟前夜,四支队伍同时爆雷:一支是因新投资者炒了全部教练、球员,想把这只中甲球队所有的人同时开掉,让另一只中丙球队所有的人同时过来,搞“借壳”,另一支是参赛前夜要求球员重签合同,大幅降薪,第三支是球队老板拒绝支付一直欠的球员薪水,第四支是球队老板拿着公章蹭蹭蹭蹭连夜跑路……联赛还有一月开打,参赛名单都下不来,无数的人绝望地道“中国足球烂到家了”。专业人士愈发悲观:中国足球烂的根源是没人看也没人踢,那,这样的前提之下,不管进行什么改革最后都会失败的,没有成功的可能。
不过,随着中超正式开打,早已习惯这些事的中国球迷再次习惯。
这年唯一的好消息是,凭着几个归化球员,6月,中国队从12强赛的B组当中堪堪出线,无比惊险,进了次年的世界杯[注]。
沈珩记得,客场去打澳大利亚时,在飞机上,望着下面瓦蓝的海,他没忍住,轻轻叹道:“好美啊……像他的眼睛。”结果几个队友齐齐回头,问:“谁的眼睛?”沈珩吓得赶紧装死。
…………
12月末,亚洲金球奖颁奖典礼。
沈珩又一次被提名了。
今年已是他第四次顺利入围这个奖项,而前三次他都没能挤入最终三强名单。
今晚……沈珩觉得自己有戏。
韩国的xxx、日本的xxxx当然全都非常亮眼,可他也不差啊。
5月英超赛季结束,“国王”最终英超第6,可以参加欧联杯了,论坛球迷全都大叫“你们现在见识到了社会主义大锦鲤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沈珩一月复出以来,在英超下半程的19场比赛当中出场17场,一共打入8粒进球,是非常高效的一个数字。而上下半程加在一起的10粒进球也让他在20-21英超射手榜上排到了第22位,要知道,他缺席了整三个月。第一当然是斯汤顿,有26粒之多。
而8月开始的21-22赛季中呢,他在英超的上半程同样打入8个进球,同时,欧战赛场上,也就是欧联杯的小组赛中,他也踢出两个好球,帮助球队进了16强。淘汰赛将于1月开始,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国家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