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2)

像是呢喃,又像是求饶。

“叫我什么?”

“……”

居尘咬了咬唇,没肯出声,他加了几分力道,神情仍是一派淡漠,眼底却在燃着火,又问了她一遍。

“徵、徵郎。”

--

今年冬日的初雪来得尤其晚,恰逢旭阳公主诞下麟儿那日,漫天银絮,宛若天女散花。

瑞雪兆丰年,宫廷四处都在欢呼高喊,为女皇道喜。

旭阳公主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苍天又给了好兆头,朝廷正疑窦女帝是否会因此饶恕驸马闯宫之罪,旭阳公主一出月子,袁峥流放三千里。

女帝铁面无私,朝臣折服,令人意外的是,公主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日渐沉稳,圣眷较此前,更为优渥。

朝臣此前原以为女帝是为了安抚公主独自抚养麟儿,对她加以关注。袁驸马为了保护公主受责,公主又在雪天诞女,一家三口在一起不过一月,夫妻、父女惨遭离别之痛。朝廷上下亦是十分同情,对于女帝一时抬举公主的做法,起初,并未表现出多大的异议。

便是这样开了个头,转眼两年过去。

新一度春闱来临,女帝升台谏李中丞为御史台掌权大夫,钦命其作为今年春闱的主考官,下朝之后,旭阳公主同她一路谈笑风生,朝着凤阁走去。

朝臣纷纷走出金銮殿,远远落在身后,遥望那两道并肩同行的女子丽影,蓦然回神,才发现这两年来,李居尘帮女帝清扫朝堂,地位愈发稳固,旭阳公主入驻凤阁,虽还未有实权,俨然成了女官最为拥护的皇亲国戚。

一个拥有正统皇室血脉的公主,一名手握重柄精明能干的女权臣,大梁朝的政局,竟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新一番变化。

就连今年春闱,考题拟定,都出自男女平权的角度。

“今日能将男女平权列入考卷,明日指不准就能让女子上考场!”

“届时女子做官,就同我们一样进士出身,到那时候,早朝可就再不只有一个破格升迁的李大夫了。”

一众考生从贡院出来,步入京都各大酒楼,茶余饭后,都在议论今年春闱的试题,议论女子为官。

说着说着,有人提起去年在户部发生的一幕。

去年冬日,南边外敌来犯,恰逢大运河修凿完毕,国库一时空虚,为了筹足南方将士的冬衣,户部会同凤阁斟酌许久,上奏恳请延迟发放四品以上官员的年关月俸,等过了这个寒冬,再补回来。

奏章一批,年底一至,却有不少官员来户部闹起事来。

延迟发俸这一主意,主要是凤阁所出,这些年,凤阁渗入六部的势力越来越大,其中一些尸位素餐的男官,能力远不及凤阁里的姑娘,渐渐察觉到了危机感,私下开始联合。

这一场闹事,不乏两方相争,蓄意挑事之嫌。他们可不管前方战士是否能过好这个冬,他们并不想大捷之后,朝廷又把这一份大功,再记一笔在凤阁头上。

聚在户部抵制此策的官员越来越多,薛绾与卢芸等人均来到了户部调和,她们试图说了很多请求体谅的话,那些高官却不依不饶,非说她们断人口粮,这是不想让他们活。

“谁人不知你们凤阁均是四品以下,就顾了你们自己的人。”

卢芸一开始还尽量和着面色,听完便恼了,“陛下已经将宫内的开销缩减大半,所有宫人的俸禄都延发了,势必要同前线战士共进退。”

薛绾:“凤阁女官都是按照内廷的发俸制度,朝廷出什么事,陛下向来最先削减的就是宫中用度,我们早在初冬就没有发过俸了,若非事出紧急,我们何苦出此下策。”

也不知对方是怎么个脑回路,硬生生从她们的解释中,听出一丝不满之情,“你这话的意思,是嫌陛下此前总是亏待你们凤阁了?你若不喜,觉得干不好,大可以递辞呈!”

卢芸费尽口舌一上午,对牛弹琴,已是十分恼火,一听他们这样胡搅蛮缠,一时气上心头,索性将官帽一摘,掷在桌上,“你以为我喜欢这么干,我早就过不了这个冬了,谁爱干这活谁干。”

此言一出,对方斜起一边唇角,露出一抹得逞的笑意,开始摆出一副不敢苟同的神色,斥责她经不起事,不堪重任。

“果然女子

就是软弱,一出事就会撂挑子,一点风浪都经不起!”

卢芸咬紧下唇,气得脸色通红,险些上前想要同他扭打在一块,忽而身后传来一道熟悉清越的女子嗓音:“她们既然经不起,那要不这活让你们来干,如何?”

伴随着不少人行礼作揖,居尘一路迈进门来,伸手将卢芸的乌纱帽拿起,朝着那些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男官递去。

“只要你们敢接,我立马去同陛下说,保管你们今日上任。”

骂归这么骂,真落到实处,谁乐意去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眼下又这么得罪人,他们也不傻,自然没人敢冒头。

居尘见他们不接,冷笑一声,回头将帽子系回卢芸头上,低声道:“女子官位来之不易,切莫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