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2)

那日孙奉正往郊区巡视良田,不在现场,接到消息赶回来时已闹出天大的事!他手底下的官兵虽然伤了一些,但个个留得性命,而灾民却死了二十三位,一排排尸体横放在府衙大堂,令人触目惊心!

闹到如此地步,剩下的灾民更是不肯善罢甘休,一时间不分男女老少皆要绝食,将府衙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不出一个时辰,陆续有灾民饿晕倒地,孙奉命人强行给晕倒者喂吃食,却被其他灾民联手赶走,不准他的人手再靠近。

孙奉知道自己难辞其咎,甚至当场给灾民下跪,求他们给饿晕者一条生路。

灾民们并不领情,直言嘲讽他:“孙大人,你如今知道人命重要了?当日给我们吃谷壳时怎么不见你挺身而出?真是好一个爱民如子的清官。”

孙奉将头埋得很低,他自觉愧对眼前的这些人,可是如今的局面不是他能左右的。

很快,大理寺卿苏广儒赶到,将孙奉押入大牢,又大开孙家私库,尽数珠宝钱财都补贴至灾民手中,另外从其他州府调来精米粮油,重新为灾民熬粥做饭,这才稍稍平了秦州的民愤。

沈青砚长身而立,气势丝毫未减,他沉声问向孙奉:“这批赈灾米从何处来的?你身为一州主事,竟不会提前把关?”

孙奉的头颅从始至终没有抬起过:“启禀殿下,那批赈灾米……是去年洪灾过后,朝廷送来的。因洪灾后百姓得到了积极安置,无需再施赈灾粥,因此这批米一直在仓库压着,到今年才用上。”

沈青砚眉头深锁,去年洪灾一事不是他经手,那些米的来历恐怕有些复杂。他继续问:“孤已向朝廷要了救济灾民的新米,你为何不用新米,要用旧年的陈米?”

孙奉闻此才缓缓抬头,眼神暗淡深沉,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颤巍巍带着疑问:“殿下明鉴,秦州自遭逢雪灾后,从未收到什么赈灾米。”

沈青砚身形有明显一晃,好在几息间便已稳住:“你说的是真的?”

“罪臣不敢说谎。”

他来秦州时已向户部要了二十担赈灾米,不过直到他中间返回永复镇

时都还未至秦州,他原以为最慢也该在除夕之夜发放到灾民手中,却没想到这批米迟迟不见踪影!

眼底的愠怒翻涌上来,心口一股燃燃大火蹿上喉间,几下思量他便猜到,有人趁他遇刺昏迷时,对救灾物资动了手脚。

“历真!”

历真从牢门边快速进来:“属下在。”

“速给东宫传信,查清户部赈灾米下落。”

历真:“是,属下这就去办。”

历真走后,沈青砚依旧审问孙奉:“孤且问你,去年的赈灾米是谁经手的?”

孙奉露了胆怯,答得吞吞吐吐:“是……丞相大人……派人送来的。”

果然是周腾。

往年各地有灾情都由周腾派人处置,救灾所用的钱粮一年比一年多,百姓的生活却一年比一年苦,致使各地赋税难收,用于修建维护水利、耕种保护良田等所需的专项银钱短缺,一旦遇到洪涝灾害,便是致命打击。

这也是沈青砚今年自告奋勇前来秦州的原因。

他将目光转向苏广儒:“苏大人都听见了,这旧米一事与丞相大人脱不了干系,烦请苏大人劳神,暗中调查周腾一党是否有贪墨赈灾银之嫌。”

苏广儒为官清正,不站党争,向来是谁有问题就弄谁,就算对方是丞相也不例外,因此沈青砚对他很是放心。

“是殿下,下官定不负所托。”

“孙奉押回京城,交由大理寺看押。孤遇刺一事,还有刑部大牢鹤州人犯一夜间暴亡之事,孤都要回去亲自查明白。”

苏广儒侧身立于他左边,隐隐觉得这位储君大有明君气魄。

第71章

京城,临江楼。

施停月与窈娘一行人经过大半个月跋涉,终于又回来了。他们饥肠辘辘,肚里的蛔虫早被临江楼的菜肴勾得翻江倒海。

窈娘爽快至极,当即命小二上了一桌子的好酒好菜,当然因为她最近一直外出,千山翠自然是没有的了。

不过即使没有千山翠,临江楼的酒依旧引人无数。

窈娘随他们落座用餐,一边填饱肚子,一边向掌柜的询问近来酒楼生意并一些京城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