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有经济眼光的杨苹苹(2 / 2)

当然,绝大多数还是正常的,上车坐一坐,感受一下就赶紧下来,生怕弄坏了啥。

这可不便宜!

汽车的价钱只在小范围里传播,村里人都不清楚,就算问,谢运东陶大强他们也不会实说。

他们也不傻,这价钱是李龙给他们的成本价一样,带着自己人的意思,他们要把这价钱说出去,村里或者其他听说了找李龙买车的时候按这个价,那李龙岂不是亏大了?

不得得了便宜还坑人嘛。

许多人起哄让谢运东开一开,谢运东便上了车子,招呼着陶大强他们几个也上来,梁大成抢着坐在了副驾驶位置上,就是想看看谢运东是咋开的。

虽然李龙开玩笑说和开拖拉机区别不大,但肯定是不一样的。

谢运东也没开远,就绕着居民点的巷道开了一圈,开到后面没路了,还在盐碱地上压了一段。

面包车看着硬派,越野地也是有点能力的,开着很顺畅。

等开回来,几个人都想上手。

晚上谢运东把面包车停在院子里,一家人坐在车边上赏着月亮。

其实目光大都放在车子跟前。

当天晚上,夫妻两个都没睡好,外面但凡有个风吹草动,狗叫人声什么的,都会想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人打汽车的主意?

邓桂兰看着丈夫没睡,小声说道:

“你说咱家是不是该装个大门了?不然这车子……”

“没必要。”谢运东直接回绝,他觉得装个大铁门,会显得自家不大气,怀疑村里人。

但说完就后悔了,其实装个大门也挺好的,至少晚上睡着踏实些。

“大门不装了,养条狗吧。”他说道,“我看老李哥家的狗就不错,看后面能不能找谁家狗配一下,弄个狗娃子。”

这是比较合适的,村里人不会指指点点,养条狗还能看好家,看好车。

没睡好的不光是他,还有陶大强。

陶大强晚上回去,把面包车的事情给妻子杨苹苹说了,也说了自己应该弄台面包车的。

“那面包车挤一挤,坐十来个人没问题,能拉人,听运东哥说座位拆掉可以拉货,空间也大。”

“那也没轿车好看。”杨苹苹没看面包车,不管怎么说,她始终觉得轿车才是好的。

“轿车在城里还行,在咱们村里,不实用啊。”

“谁说不实用?”杨苹苹在被窝里转过身子面对丈夫,说道:“你想想快到冬天了,是不是结婚的多了?那结婚的要想气派一些,是不是得雇车?你说雇个面包车气派还是雇个轿车气派?”

陶大强一下子就明白了,问道:

“你是说,等冬天……赚这个钱去?”

“那当然!三队冬天有好几家要结婚的,等我回去一趟给说一下,一次给二三十就能用咱们车接亲,你说赚不赚?”

“嘿,这还真是条路子哩!”陶大强笑了。

用轿车接亲肯定是比面包车有排场,现在农村的生活慢慢好了,虽然不都是像四队这样提前进行半小康,但结婚这样的大事,还是舍得些钱的。

一个冬天,能接十场婚礼,就顶工人两三个月的工资,很划算了。

接亲一般就上午,一两个小时搞定。毕竟这时候结婚的年轻男女,基本上都是同村或者邻村,同乡基本上就是最大范围了。

毕竟圈子就这么大,交通出行方式就这么多,能接触到的异性也就这么大范围。

陶大强越想越觉得不错,这是个不错的赚职赚钱的办法。

而且轿车开出去也有面子不是?

心里那股子犹豫不知不觉得就消失了。

贾卫东家里,他媳妇看他睡不着,知道他的心思,便说道:

“既然家里钱够,你要想开的话,那就买一台呗。钱没了再赚,反正面包车开着也能赚钱哩。”

当初贾卫东主动靠近李龙,她没反对,现在看来,丈夫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虽然在村里不是最富的那一拨,但比其他人要强多了。

李龙能像拉陶大强谢运东等人一样拉贾卫东一把,当然也是因为贾卫东主动向他靠拢。

和谢运东他们想法一样,村里说酸话的不少,但自己赚的是实打实的钱!

生活好了才是真的,不说天天吃肉,至少一个星期吃两三回肉,让孩子不受委屈,那就是最好的了。

“不买了,钱先攒着,说不定啥时候就用上了。”贾卫东想了想,摇了摇头。

汽车对于他们家来说不是刚需商品,没必要为了面子买这些东西。

如果有一个赚钱的路子需要汽车,那他肯定买了,目前没有,那就算了。

第二天,陶大强和梁大成两个吃过饭就来到了谢运东家里,让谢运东教他们开汽车。

收购站这边,有人开着拖拉机来卖打瓜籽,顾博远也给对方说明了收购价。

“均价一块钱一公斤,要压平的,干净的。没压平原则上不收。”

这话不光给来卖打瓜籽的人说,而且还写在了黑板上。

一些二道贩子其实也贩过打瓜籽,收购站这边不收,他们就捂在手里了。

现在看收购站开了口子,虽然只收平口的,但能打听出来怎么压平啊。

“泡水,泡软了压就行。”顾博远给出了办法,“压平之后再晾干就行了。”

压平机就那么几台,要么在队里要么在收购站。现在收购站就两个打杂的,根本没空去搞这个。

如果换平时,铁兰肯定愿意,但眼下她在肉干加工坊里帮忙干活,工资不少,所以她也不会搞这个。

开拖拉机拉打瓜籽的立刻就拉回去了。

能收就行,眼下已经不是管价钱的事情了。

一亩地收一百多公斤,一公斤一块钱,也是一百多块钱,比种麦子和苞米强。

当然,明年有种的,到时就有比较了。

这消息很快就传开,下午就有人开着拖拉机拉着打瓜籽过来了。两吨多点打瓜籽,很干净,压平的,换两千多块钱。

来的时候兴冲冲还带着忐忑,走的时候笑嘻嘻,一个大包袱丢掉了。

明年再不种了!

接下来收购站又热闹起来,每天都有大批的打瓜籽拉过来。

顾博远让孙家强和梁双成验收后,就找一个干净的仓库放起来。这玩意儿要放很久,所以仓库里卫生、防鼠工作要做好。

为此,收购站还养了几只猫,这时候就只有狸,抓老鼠是一绝。

一个星期,打瓜籽就收了二十吨,后续收购的速度缓了一下,但每天还有几百公斤到货。

李龙估计这个过程会相当的长,因为今年种打瓜的不少,有些可能不知道消息,有些可能还没把自家的打瓜籽压平,还有的可能在观望。

毕竟一块钱一公斤相对于去年和前年的价格,还是太低了。

收打瓜籽的第二天,陶大强和梁大成两个就坐着谢运东的面包车来到了收购站,要把两台拉达轿车开回去。

李龙干脆也把那台69车开回四队,给大哥去练手。

这样,刘高楼第一批拉来的七台车,就处理完了。

成本两万一,卖出了两万块钱,还亏本了。

但是,值。(本章完)